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

bookmark

高務實當然是要涉及軍工產業的,而且他也不擔心朝廷的制度問題,因爲明朝一貫有一種神奇的慣例,即某件事情如果沒有先例可循,則通常要由某位文臣提出,再由內閣商榷,最後由皇帝確定是否照辦。一般來說,皇帝雖然有決斷權,卻很難自己提出——這不是某種制度,倒有些像君臣默契。

但既然是文官“提案”,高務實就一點也不慌,無論是現在如日中天的所謂“高黨”,還是高拱的盟友“晉黨”,隨便挑一位出來上疏說一下,就算走了“正規流程”,接下來,只要有任意一位閣老表示同意,就能提交給皇帝“聖裁”。

不過按照時間來看,如果隆慶帝還是會英年早逝的話,高務實很難在隆慶時代進入軍工產業。不過沒關係,只要穩住高拱顧命首輔的地位,再把歷史上對他射出致命冷箭的張居正扳倒,到了萬曆朝再涉足軍工也不礙事。

畢竟老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盲目鋪開太多的產業,步子大了是會扯到蛋的。

所以他並不着急水雷類產品的設計製造方法外流,一方面是俞大猷那邊四處剿滅浮海而來的倭寇,對於水雷這種東西的確有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他不在意這點八字還沒一撇的所謂“產業”。

水雷這種東西,作爲一種絕大多數時候都用作單純防禦的武器,用處再大也有侷限性,一年能生產多少?利潤能有多少?能跟陸軍的地雷和手雷相比嗎?

所以他的目光還是集中在地雷和手雷上。地雷剛纔已經說過了,手雷也就不好不提。

說手雷,則還要提到那位三邊總督曾銑。嘉靖時期的這位曾總督,不僅發明了地雷還發明瞭定時炸彈,其在此時的稱謂是“慢炮”。

慢炮是嘉靖中期曾銑在鎮守陝西三邊時創造的一種定時炸彈。據《兵略篡聞》記載:“曾銑在邊,置慢炮法。炮圓如鬥,中藏機巧。火線至一二時辰才發,外以五彩飾之。敵拾得者駭爲異物。聚觀傳玩者牆擁,須臾藥發,死傷甚衆”。

可見這種定時炸彈“慢炮”,採用的是慢燒盤狀引線的方式來“定時”,在沒有數控引爆的時代,這個思路還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此時的火藥技術還比較粗糙,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啞炮、爆炸時間誤差略大之類的問題。高務實作爲一個穿越小說的愛好者,倒是完全有能力改良火藥,但他向來無利不早起,這個賺大錢的買賣他卻不肯現在就拿出來,因此只在打火裝置和導火索上做了一些改良,就提供給了戚繼光。

但不管怎麼說,高務實牌新型“慢炮”,一定比曾銑的初級慢炮良品率高出不少。

而高務實本人更在意的一件產品,則是手榴彈。這玩意在此時的名稱是“擊賊神機石榴炮”。高侍讀覺得這名字實在是有點拖沓,已經直接給改名叫“手雷”了——其實他本來還想惡作劇一下,給取名“掌心雷”來着……

高務實提供給戚繼光的手雷,也是比較原始的——原因還是他不肯放棄自己將來賺大錢的機會——是用生鐵鑄造的炸彈,其形似石榴,如碗大小,其作用類似現代的手榴彈。彈殼上留有一孔,以便向殼內裝填致毒性火藥和發煙劑。使用時或拋至敵陣爆炸;或放置路旁,敵軍人馬踩踏後,炮內火種受震起火,引起爆炸;或使敵中毒後封喉、瞎眼。

顯然“擊賊神機石榴炮”不僅有手榴彈的作用,也有現代的毒氣彈、煙霧彈的作用。還有一種兼毒氣彈和燃燒彈作用的炸彈,這時候也叫做“萬人敵”。

這種萬人敵,是先用幹泥製成空心球殼,殼面開有一個小孔,以便灌入致毒與燃燒性火藥,並通火線在外,爾後將其裝入木框或木桶中,以防其碎。作戰時,守城士兵點燃火線,將其擲向城下爆炸,毒殺和焚燒敵軍攻城士兵。

思路仍然很不錯,但麻煩也還是出在導火索上,由於導火索的製造水平有限,這些東西的爆炸或者引燃,成功率都有點難看。高務實一不做二不休,換了新式導火索就算他高務實牌新式手雷了——甚至這個所謂的新式導火索,也只是他小時候玩花炮的時候琢磨出來的,放在後世根本不足以拿來做軍用,乃是典型的“瀏陽花炮”級別引火線。再加上高務實現在不肯用新式火藥,這所謂的新式導火索其實還不如後世的瀏陽花炮導火索,只是比眼下大明的土產品好一點罷了。

至於高務實爲何不放棄那些烏七八糟的煙霧、燃燒之類的功能,不是他不知道後世的軍用手雷發展方向,而是不肯用新式火藥,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後世手雷那樣強大的爆炸威力——這就無解了,所以現在先湊合一下用就好。

而高務實在地雷、水雷和手雷方面的另一個“貢獻”,則是發火裝置。

手動點燃引線的就不說了,那玩意高務實看不上,也沒興趣搞,畢竟換裝了新式引線之後,一點小火苗就能點燃,有什麼值得多說的?他主要是搞了所謂的“鋼輪發火裝置”。

其實這種裝置,在原來的歷史上就是戚繼光自己搞出來的,但時間到了萬曆八年,高務實“抄”人不倦,搶在戚繼光之前把這玩意給弄了出來,並且還直接在上次送給戚繼光的書稿畫冊中把使用方法和製造方法一併奉上了。

這玩意的佈設和引爆方法是:在長城沿線的通路上挖掘深坑,將地雷埋在坑中,並在雷旁放置一個木匣,將地雷的藥信通入匣中,匣底放有火藥與一個鋼輪發火裝置,輪旁安有火石。從匣中經過竹筒通出一根引信,線的一段控制鋼輪轉動,另一段由守雷士兵控制,或橫過通路拴在地物上,當敵軍人馬經過通路踩絆引線時(也可以由守雷士兵拉動),使鋼輪轉動,摩擊火石,點着匣底火藥,引燃地雷引信。

由於這東西原本在歷史上就是戚繼光自己搞出來的,他現在可能已經一些初步構思,所以高務實直接拿出成品和方案擺在他面前之後,戚繼光當然拍案叫好——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以上種種進步,在高務實看來,真的只是“向前一小步”,但在戚繼光看來卻已經是“文明一大步”了——咦,這兩句話怎麼這麼熟悉?

不管了,反正就是因爲如此,戚繼光纔會把高務實誇成一朵花。

但戚繼光也不光是因爲這三種“雷”就誇得這麼狠,因爲真正的重頭戲還是後面兩大類。

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255章 公主召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005章 升官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094章 無間道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第116章 推辭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206章 弒嶽(下)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08章 隱情(上)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99章 借刀第225章 三策(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56章 侯小哥兒第087章 回京嘍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47章 有詔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47章 不與聞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268章 揭謎(上)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042章 纖幫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095章 破虜(上)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