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

新鄭當然不缺煤,這地方是後世鄭煤集團的重要產區之一,怎麼可能缺煤?從鄭州往南,過新鄭、許昌直到平頂山,這一線一路往西,直到洛陽的偌大地區,全是煤礦分佈區,如果再加上洛陽西面的義馬礦區,整個豫西的礦區就包圓了。

當然,高務實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煤礦,他既沒有這麼強的開採能力,也沒有這麼強的消化能力,他只需要在新鄭開兩個礦就夠了——大致就是後世新鄭市的趙家寨煤礦和王行莊煤礦。

這兩個礦有幾個優勢:第一就是離新鄭縣極近,都在新鄭縣城以西二十里左右,肩並肩手牽手的挨在一塊,區位優勢明顯。

要知道在大明這個時代開礦,有礦不是關鍵,關鍵是你開了礦還得運得走,如果運輸困難,除非是金礦銀礦,或者再不濟也得是個銅礦,那纔不會蝕本。如果跑到深山老林裡去挖煤,一準能把內褲都虧掉。

第二個優勢是礦大。有多大呢?先不說王行莊煤礦了,就說趙家寨煤礦,後世的探明儲量是4.7億噸,開採能力是300萬噸每年,乃是河南最大的煤田。

高務實不指望什麼300萬噸,他沒那麼好的設備,但哪怕降低到後世的百分之一,也有三萬噸煤了……這可是在明朝,三萬噸就不是小數目啦。如果再加上王行莊,兩礦一起年產五萬噸煤,那肯定不在話下。

如果高務實有興趣在新鄭周邊大力開發的話,足以形成他除了京師煤礦(包括開平和京西兩部分)之外的第二個煤炭生產基地。

第三個優勢是有焦煤。中國煤炭雖多,但其中可以煉焦的部分,比例卻不太高,所以能產出煉焦煤可以算是一個優勢。

但具體到新鄭,卻有點尷尬,因爲新鄭只有煤,而沒有值得開發的鐵礦,至少高務實不記得新鄭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鐵礦。

本來放眼整個河南,鐵礦就不是主力資源,離新鄭最近且在大明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多少有點開發價值的鐵礦,在高務實的印象當中,大概是許昌鐵礦。

然而問題在於許昌不僅有鐵礦,它自己也有煤礦,而且產量同樣不低。如果要在許昌鍊鋼,那根本無需從新鄭運煤,直接在本地就能搞定。這樣的話,從新鄭運煤去許昌鍊鋼,或者從許昌運鐵礦石來新鄭鍊鋼,以大明這個時代的運輸效率來說,完全是腦子有坑的行爲。

高務實深知自己只是個文科生,對於鐵、煤之類,全是靠在縣委工作時的一些接觸纔有所瞭解,讓他把大明的鍊鋼技術稍稍提高一下,達到不必用木炭鍊鋼,他還能勉爲其難試一試,可要再先進一些,甚至能牛逼到去玩鐵路,那可就太爲難他了。

所以在河南這種內陸地區提高運輸效能這種事,高務實自問是無能爲力的。

但高務實沒搞清楚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許昌鐵礦的具體位置——它位於後世許昌市建安區蘇橋鎮,此處在大明隆慶年間屬於長葛縣(新鄭和許昌的中間位置),離新鄭其實只有三十五公里——也就是七十里路。

這其實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距離,可惜高務實不知道。

他左思右想,決定還是先把新鄭的煤礦開起來,就算不能鍊鋼,賣蜂窩煤也可以給家鄉創收——這個年代的人,其鄉土觀念極深,一個官員如果不想辦法給家鄉造福,甚至有可能捱罵。

隨便舉兩個例子:高務實的五伯從都督府致仕回新鄭之後,上疏朝廷在新鄭境內設置了郭店馬驛,以方便新鄭人出行,爲此他還主動帶頭出資、集資,結果僅高家五房(四房絕嗣,不算在內)的聯合出資就佔了地方出資的一半;郭樸致仕回到安陽之後,由於他是個標準的窮官,沒法在經濟上照顧家鄉,於是就參與編寫安陽縣誌等,也算是爲家鄉出了一把力。

所以高務實寧可暫時放棄在河南鍊鋼也要開採新鄭煤礦,主要是從爲家鄉造福來考慮——至少煤礦建立之後,不少人可以去打零工、賣些米麪、果蔬或者其他小物件給礦上的工人,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叫做帶動當地經濟良性發展。

他把這個構思說給張氏,張氏聽了之後,思索了一會兒,有些遲疑地問道:“那個蜂窩煤,在新鄭能賣多少?我知道你是想造福鄉梓,可這種事總要量力而行,可別挖了石炭沒地方賣,那可虧得很。”

高務實搖了搖頭:“我還沒考察過這一點,不過根據史載,前宋時期開封府就已經以燒煤爲主了,現在也有不少,而我這蜂窩煤的燃燒效率比燒煤球高得多,成本卻更低,如果我們能賣到開封府,那肯定就不愁銷路。倘若賣到開封府有點難,也可以先賣新鄭以及周邊諸州縣,我覺得虧本應該不至於……實在不行,光咱們高家每年,把燒炭改成燒煤,也能消耗不少。”

張氏不以爲然地擺手道:“做買賣哪能只圖個保本?你當是開善堂呢?不管你有多大的家產,如果一項買賣不賺錢,遲早會幹不下去,這樣的話,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別做。”

咦,孃親你不愧是歷代商業世家出身的,這話有點道理啊。

高務實略微思索,便點頭承認了,然後又想了想,道:“我帶了兩具製造蜂窩煤的打煤機樣品,明天咱們弄點煤,我先讓人試製一些蜂窩煤給孃親看看效果,然後咱們再商議一下采煤合不合算。”

張氏笑了笑:“家裡就有煤球,不用明天了,一會兒得空就叫幾個下人來試一試,如果真像你說的那麼好,咱們也是可以賣去開封府的——你可能不知道,開封自己不產煤,它那兒的煤都是從鄭州或者杞縣運過去的,這兩地到開封,不比從新鄭到開封近多少,頂多近個十幾二十里路,無關緊要。”

高務實大喜:“那可就太好了,只要能拿下開封府這個市場,這棋就算活了。”

張氏笑着點了點頭,又道:“還有,你剛纔說許縣鐵礦離得遠了些,這個爲娘倒是不太清楚,但爲娘記得你五伯前次提到過,他在家裡試製火器所用的鐵,就是從許縣來的,你明天既然要去縣城拜訪他,不妨在他那兒問問,看看許縣的鐵是自己挖坑煉的,還是從別處運來的,如果是自己挖坑,你可以問一下是在何處挖的,然後再算算路程,庶幾可以再做定論。”

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77章 逆轉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63章 處置【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三章】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88章 安南人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47章 不與聞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43章 致謝?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257章 後續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77章 說方陣第238章 暗流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127章 風起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