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

待得高務實將香皂成本告知張氏,張氏才知道京華香皂利潤之巨大,錯愕半晌,才長出一口濁氣,道:“人說鹽商賺錢狠,卻不知我兒賺錢比鹽商更狠。你這香皂收益之高如此駭人聽聞,就不擔心遭人覬覦?”

“好教孃親知曉,兒子早有防備。”高務實於是又將皇帝聖諭以及諸勳貴所持乾股等情況一一告知。

張氏聽完,這才放了心,欣慰地道:“吾兒早慧,此生富貴無窮矣,異日你弟妹年長,你也須得多多幫襯提攜。”

高務實笑道:“這是自然,孃親勿慮。”

張氏想了想,又道:“既然吾兒於生意一道有此天縱之才,你那鍊鋼的事,爲娘倒不能等閒視之了。不過有一點爲娘不是很理解:鍊鋼固然賺錢,但那鋼何其難煉,投入巨大不說,即便煉成產出,幾乎也只有充作軍械一途,頗不好賣,爲何不先鍊鐵?鐵的用途遠比鋼來得廣,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滯銷。”

高務實略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解釋清楚,想了想才道:“鐵固然好煉好賣,卻也正因爲易成,難以賣出高價,不似精鋼,能煉成者少,價格高企。兒子久在三伯身邊,深知三伯早對國朝軍威不振感到不滿,有心強化,此前兒子也曾奉旨觀政宣大防務,邊軍軍械大多不堪一用,已到了不得不加強的地步,尤其是火器換裝,已是勢在必行。”

張氏聞絃歌而知雅意,會意地點了點頭:“原來是這麼回事……若朝廷有此心,鍊鋼倒也可以。”她想了想,忽然笑道:“就算只有宣大三鎮換裝,也夠你賺得盆滿鉢滿了。”

高務實撇撇嘴,心道:我豈是隻打算賣鋼,我是要直接造火器。反倒是那些盔甲刀劍之類,我沒什麼興趣去搞……好吧,也不是沒興趣賺這個錢,只是如果整個換裝計劃都被我全場包圓了的話,只怕朝野攻訌太厲害,吃不住勁,所以冷兵器和防具這塊,就只好放棄了。

沒法子,吃獨食的人,總會死得很難看——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嘛。

張氏想了想,又有個疑問:“不對呀,你剛纔說的是邊軍換裝,譬如宣大三鎮換裝,你在京師附近鍊鋼,就近運抵邊鎮也好,直接送去兵仗局等處也罷,離得倒是不遠,利潤頗有保障。可是,若在新鄭鍊鋼,送去宣大或者京師,豈不都太遠了一些?這可是鋼,重得很,運輸困難,成本高企。”

高務實眨了眨眼:“河南衛所也有不少,他們也總是要換裝的,哪怕數量不如邊軍巨大,但養活我在新鄭的鍊鋼廠卻也不難,而且……河南衛所歸北京的五軍都督府管轄,成國公、英國公他們不會不先考慮我的買賣。”

那是當然,官營鐵廠現在是一個比一個渣,買誰的鋼的不是買,當然先考慮跟自己關係好的合作伙伴咯。嗯,如果還有乾股,或者至少有一部分孝敬的話,那就更好啦。

張氏當然知道門路的重要性,既然兒子對五軍都督府方面如此有把握,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兵部?哈!誰不知道主管兵部的張閣老和三伯乃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兵部怎麼可能唱反調!

張氏對高務實的生意經完全放下心來,不再多問,把話題再次轉回考試,道:“縣尊和府尊不會刻意爲難你,不過宗師那邊,爲娘沒打過交道,你卻需要小心一些。”

宗師不是老師的意思,這是個俗稱、敬稱。

明代初期,基本是秉承元代的地方管理體制,省一級設行中書省統管地方軍政事務。洪武九年,明太祖着手整頓地方官制,下令改中書省爲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亦稱藩司,習慣上仍稱省,負責本地區的行政、民政及賦役徵收。

與此同時,設立了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司,亦稱臬司)和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分別管理司法和軍事。各省布政司與都司、按察司合稱都布按三司,共治省事。三司不相統屬,各自直屬朝廷。

而按察司之下又另置諸專職道,作爲分職機構,其中就有提督學道,簡稱提學道或學道,負責本地區的學校、生員考覈、科舉考試等事務。而明清時代對提督學道、提督學政的尊稱就是“宗師”。

譬如在《杜騙新書》中的《詐學道書報好夢》那個故事中,事件的起因是“福建鄉科”,牽涉到一個雖然沒有出場、卻又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所謂的“沈宗師”,這位沈宗師也就是提督學道。

因爲理論上來講,一省生員全都是學道選取的,學道的地位當然尊貴,喊一聲“宗師”萬無不可。

高務實問道:“不知如今河南宗師是哪位?”

“李道隆。”張氏說道:“算起來,他和你大舅還是同年,不過據爲娘所知,他是徐華亭的門生,只怕……”

“李道隆?”高務實想了想,這名字沒有印象啊。

張氏解釋道:“道隆是他的表字,他名元泰,李元泰,是浙江餘姚縣人——你知道的,徐華亭好用南榜進士,餘姚離華亭不算太遠,也算半個鄉黨。”

高務實下意識皺了皺眉,道:“華亭公眼下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這位李宗師應該不會在這種事情上亂開玩笑吧?”

張氏想了想,道:“考卷最終都是要公開的,只要你文章經得起推敲,想必李宗師也不敢肆意妄爲……何況,正如你所言,徐華亭自己都被海筆架給整得灰頭土臉,他的門生子弟現在應該不太可能跳出來和你三伯作對。”

高務實心裡沒底,思索片刻,道:“道試是最後一考,現在還有些時日,先不必着急,等府試的時候我去了開封府再作計較不遲。”

張氏點了點頭,道:“也好,正巧三個月前你大舅來河南主持過鄉試,應該與李道隆有過交流,要不你給你大舅去信問一問這個人,也好有個計較。”

“行,就這麼辦。”

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54章 將至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11章 交接第123章 大危機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41章 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