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

點名完畢,考生入場。這時考生全都依照卷面右上方印的號數,對號入座,長條書案上每隔二尺貼一號數,各自尋到自己的座位坐好,不許隨便動彈。

高務實入座之前隨意四望,發現自己可能是今年考生中年齡最小者——之一,這主要是因爲考生太多,他目之所及能看到的怕不是連十分之一都沒有,參考價值不大。但他也不禁有些心裡嘀咕:早知道考生這麼多,我在京師的時候就該跟三伯商議一下,乾脆給我來個“舉神童”。

所謂“舉神童”,乃是明代獨有的規矩,屬於特設考試。意思就是說某地間或有十歲左右的兒童聰慧異常,可以由各縣、州、府正官推舉爲神童參加道試。督學會對這種人特別照顧,另眼相待。

這種舉神童的小考生,哪怕其八股文文理稍差,只要放在成年考生之中仍然還算過得去,通常也會破格錄取。歷史上萬曆時大才子馮夢龍就曾以神童被推舉,十一歲即入庠當了秀才。

這舉神童之制不是杜撰,而是史實,很有可能是因爲明代神童實在出得太多所導致。

明代神童之多前文已有說明,不必贅述。但其實神童不光是多,甚至有直接應試故事記錄在史的也不少。譬如嘉靖時與唐順之、王慎中齊名的才子、文武雙全的趙時春也是八股文高手。

趙時春九歲便“舉神童”,去參加道試,結果因爲所作之文過於出色,督學懷疑是有人代作,便把他叫過去面試,當場出了一道《四書》中最常見的二字爲題:“子曰”,叫他作破題。

趙時春應聲而出:“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

這個破題既切合孔子之身份,又將二字意義完全破出,令督學大爲驚奇。但驚奇之後,督學又想再試試其才情,於是又叫他將自己的名字“趙時春”爲題,來作破題。

神童不愧是神童,趙時春仍然脫口而出:“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

這就……聰明得簡直沒天理了。督學也大爲折服,當即將之取中,進學當了生員。

言歸正傳,高務實此時悄悄打量了一下,發現每條長凳的最外頭,均有各縣教官一人,高踞於高凳之上進行監考。這種情況他曾聽高拱之前和他說過,此時若有人交頭接耳,監考的教官便會喝令禁止,甚至在違紀考生的試卷上蓋一朱印,以違規論。

其他如移席、換卷、丟紙、喧譁、顧盼、攙越、吟哦者,輕則扣考,重則枷示。

高務實坐好之後不久,督學李元泰便出來了,他此來是出題。這裡必須補述一下:道試的題目不止一道,而是“一考一道”。

也就是說,由於人數衆多,道試是分批次開考,而同時開考的一批則爲同一考題,下一波開考的考生拿到的題目就是另一題了,這也是爲了不至於導致泄題等涉嫌舞弊的情況出現。

當然,爲了儘量示之以公平,前後不同批次的考題難度要大致相同,如第一批次考生的考小題,則後面的考生肯定也考小題;第一批考生考大題,後續的考生也肯定考大題;甚至第一批考生考上截題,後面的考生也必然考上截題,以此類推。

此時,仍然是由於考生衆多的緣故,考題的公佈也是兩條線並舉:一是由教官宣讀,以照顧那些近視眼;二是同時寫在牌子上,命書吏舉牌巡場,以便耳背者。

這時候天色還未大亮,考生各以所備之燭點燃放在書案上,考棚內燭光閃亮,題目也抄寫在燈牌上,由書吏差役舉着行走在東西走廊之間,讓各考生抄錄。

高務實這次的座位位置沒人給他特殊照顧了,坐了個偏僻角落,聽不太清教官的聲音,只好伸長脖子去看書吏的舉牌,卻見最近的一名書吏所舉牌子上寫着五個字:“大德不逾閒”。

高務實馬上知道,這是一道相對來說不那麼刁鑽的大題。

但大題雖然相對不如小題刁鑽,卻更考驗考生的功力、底蘊。好比此前高拱猜測郭樸出題考高務實,只會出大題而不會出小題,原因就是郭樸如果收高務實爲弟子,肯定不是衝着區區一個秀才去的,他的着眼點只能是進士,而進士考試必考且只考大題。

隆萬之交這個時間段,道試考題大概是大題小題各有一半的概率,主要看督學的意思。

今天這道題“大德不逾閒”,高務實毫不陌生,乃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大德、小德,猶言大節、小節。閒,闌也,所以止物之出入。朱熹的《集註》中說得很明白:“言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則小節雖或未盡合理,亦無害也。”朱熹對此題解旨的分析,貼近而盡情盡理。

而《反身錄》如此說:“論人與自處不同,觀人當觀其大節,大節苟可取,小差在所略;自處則大德固不可逾閒,小德亦豈可出入?一有出入,便是心放,細行不謹,終累大德。”

此說與朱說並不矛盾,朱說面對普通人,此說面對聖人。小節之於聖人亦不可免,況乎普通人?

意義弄明白,破題便有的放矢,高務實仍然保持着他破題極快的習慣,幾乎是第一個在草稿紙上寫下破題和承題:

“觀人者辯於其閒,當轉求諸大德矣。”

“蓋閒所以定乎其人,不逾所以定乎其閒也。綜其人之全,而規其德之大,辯閒端在此矣。”

……

道試於申時才鳴炮開門放頭牌,一般此時交卷的考生很少,有時候甚至一個也沒有,但今年河南道試第一場居然就有兩人在頭牌交卷而出。外頭等着看熱鬧的人羣見考棚開門之後,由吹打歡送出一大一小兩個考生,頓時轟動了,紛紛擠上前去看。

只見那兩人沿着九龍廠而出,其中一個只有十五六歲,但身材肥胖,幾步路走下來居然有些氣喘吁吁,與大家夥兒心目中的才子形象差距有點大,讓人不禁有些失望。

轉眼再看另一人,卻是大吃一驚。原來這個年紀更小,看起來怕是隻有十歲左右,雖然個子不矮,但眉目之間稚氣未脫,只是神色沉靜,不類童子。

衆人正要打聽二人來歷,恰好書吏唱名,歡送二位頭牌交卷的考生,他們才知道二人來歷:那十五六歲的胖少年名叫陳勖,原籍河南府,前些年隨父改籍開封所以在開封參考;十歲左右的童生名叫高務實,籍貫新鄭,因新鄭去年改隸開封,所以也來開封參考。

衆人紛紛議論:“今年若只有這兩人敢交頭牌,只怕道案首就是他二人之一哩!”

高務實沒興趣聽他們議論,反倒是與那名叫陳勖的考生攀談了幾句,兩人雖然交流的時間不長,不過高務實感到此人學問紮實,若是考場上發揮正常,還真有可能拿下道試案首。

高務實雖然早先也沒想着一定要取這個案首,但此刻心底裡也不禁隱約有些忐忑,不過這陳勖實在太胖了些,站着和高務實說了一會兒話,居然就有些站不住的感覺,高務實只好和他別過,自己回去。

三日之後,四場道試考完。又等了五六天,榜單出來了,這次不是輪榜,而是正常榜單,道案首一欄寫得明明白白:開封府新政縣高務實。第二名也真不是別人,正是那胖少年陳勖【注1】。

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84章 變色龍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212章 誤解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98章 回柳州!第100章 胡鬧!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30章 立威(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094章 無間道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206章 弒嶽(上)無·番外·慎重訂閱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85章 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