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

bookmark

說安逸其實也言過其實,實際上高務實在開封府也沒有閒着,他先是參加了一羣新取中生員的新鄭學子聚會並買單,然後又去拜訪了時任河南巡撫粟永祿。

粟永祿是山西潞安府長治縣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任壽州知州,擢蘇州府同知,陝西按察司僉事、副使,浙江布政司參政,隆慶四年改河南巡撫。

剛剛過去的隆慶四年朝中已經是高拱在實際掌權,而河南是高拱的本省,粟永祿既然能在隆慶四年改河南巡撫,顯而易見至少不是高拱的政敵。

實際上,加上他的山西籍貫,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他的政治傾向——以楊博、張四維、王崇古爲三駕馬車的晉黨,這幾年一直都是高拱的主要盟友,粟永祿能從浙江布政司參政升調河南任巡撫,怎麼可能沒有高拱點頭?

高務實對這位粟中丞沒有什麼印象,大概他在前世的歷史上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據高拱此前的介紹,粟永祿曾經在查辦嚴嵩一案中立功,查抄了嚴嵩家產。

當官當到一定級別,查抄家產這種事換了誰都能幹,但問題在於不是誰都有機會去幹。粟永祿能拿到這件差事,說明的不是他能力如何,而是他早年就屬於嚴嵩一黨的反對派。

高拱也是嚴嵩的反對者,而且是擺在明面上的反對者,和徐階那種長期被視爲嚴黨附庸,事到臨頭又倒打嚴嵩一耙的人不同。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粟永祿基本可以確定是“自己人”。

本來,高務實的這次拜會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和作爲高黨或者說泛高黨地方大員的粟中丞聯絡一下感情,僅此而已。

不過,等他見到粟永祿之後,卻發現了一點有意思的事。

粟永祿最近有點忙,忙着平定民亂,頗有些焦頭爛額。

這件事說來話長,實在沒必要從頭說起,如果長話短說,那就是:近幾年漕運不通,尤其是山東中南部一直到蘇北的徐州這一代,幾乎每年都要大範圍潰堤,動輒“淹數縣”、“百姓流離”。

倘若是在紅朝,這種情況發生之前就肯定有大規模的抗洪搶險,子弟兵們更是哪裡危險去哪裡,到堆人牆處堵決口,但在大明,這種事就別想了。

別說國家級別的指揮抗洪根本沒指望,連地方上的事後賑災都要看當地官員和士紳有沒有那個心……和那個力,反正據高務實所知,朝廷財政現在都還在還嘉靖朝的老欠賬,哪有財力顧得上這些。

於是這將近十萬平方公里的黃泛區就出現了上百萬難民,其中地方政府對其完全失去掌控的“受災羣衆”估計怎麼也得有個幾十萬人。

雖然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老實巴交,可是人到了絕境之時,眼瞅着活不下去了,什麼惡念也就都敢於冒頭,所以沒多久,這一大片地區便冒出了大大小小十幾處民變,大多是一些山匪賊寇裹挾流民而起。

對於朝廷而言,這些人大多都屬於皇帝子民,只要賑災得力,完全可以挽救。但對於地方官而言,就沒那麼好說話了——民變可是會影響考評的!

所以,除非第一時間就能將之招安,否則必然以剿滅爲主。

原本按理說,山東所轄的兗州和南直隸所轄的徐州這兩地因爲黃泛而生民變,實在不關粟永祿這個河南巡撫什麼事,但其實只要打開地圖看一眼就知道,河南歸德府恰好就在兗州和徐州的西面,偏偏它這裡還沒有遭災……那沒得說,民變的亂軍又不是神仙,造反之後就不用吃飯了?當然是就近跑去歸德府找吃的。

所以兗州徐州遭災,而歸德府倒黴,一大幫餓得嗷嗷叫的流民軍不約而同地朝歸德府殺奔過來。

雖然這些流民亂軍分成了很多股,單個來看力量都不強,多的幾千上萬人,少的甚至幾百號人也算一支,但架不住數量實在衆多,粟永祿就算想平定,也得一個個打散他們。

況且,他代表的是官府,是朝廷正統,所以光打散還不夠,還得想法子安置好這些人,不然永遠沒法真正安定。

河南地處天下之中,農業素來還算不錯,此時的“黃泛”一般也都在下游的山東那邊,所以相對來說河南的民變算是比較少的,連帶着河南的軍、政官員處理這些事都不是很在行。更別說河南的衛所由於近兩百年沒打過什麼仗了,戰鬥力有沒有五都不好說。

然而粟中丞根據他在浙江任上的經驗,覺得朝廷地方衛所兵雖然打倭寇不太靠譜,但平定民亂似乎還算得力,於是粟中丞安排的第一波平亂大軍兵分七路,打算先一波搞定這幾股比較大的流寇,然後小的流寇就好辦了。

理想的確很豐滿,然而現實永遠是骨感的。這七路大軍初次出擊,居然只有一路獲勝,還是慘勝,其餘六路竟然無一例外地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結果這幾路大軍紛紛不約而同地退守彰德府治,合併爲一路,給粟中丞的戰報裡紛紛表示“歸德府穩如泰山!”

粟永祿氣得臉都綠了,本軍門讓你們剿匪,你們倒好,剿回自家老巢裡來了,還敢跟我說老巢穩如泰山?老子混跡官場數十年,見過不要臉的人多了去了,卻也沒見過你們這樣,能夠硬生生把屁股說成臉的!

當時粟永祿和高務實說起這檔子事的時候,甚至氣得捶着桌子說要把這羣飯桶通通撤職查辦。

高務實聽了也是滿頭黑線,知道內地衛所都是渣渣,卻也不知道他們能渣到這種程度,簡直刷新了正規軍的戰鬥力下限。

但事已至此,罵人並不能解決問題,通通撤職查辦更是一句明顯的氣話,毫無可行性,現在糾結這羣人究竟有多無能是沒有意義的,當下最重要的是想辦法穩住形勢。

要不然的話,萬一粟永祿這邊連一點小民亂都拿不下,亂了河南鄉梓之地,只怕連高拱都會忍不住摘了粟永祿的烏紗。如果這樣的話,不管粟永祿能力究竟如何,他總是一省巡撫,他如此倒臺,高黨總是自斷一臂——至少也是自斷一指吧。

高務實想了想,也只好試探着獻策一二,看粟永祿願不願意聽。

第108章 隱情(中)第284章 設計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95章 破虜(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47章 有詔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51章 夜會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68章 幕後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99章 傳教士?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