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京華基建

bookmark

高務實搞基建肯定是要賺錢的,但也陣不完全是爲了賺錢,因爲他計劃中有挺多需要修建的項目,屬於交給別人幹遠不如自己乾的那一類。

大明的建築技術是典型的“土木工程”,但高務實知道今後的基建項目最好少用那麼多的木料,好比明朝的皇宮時不時遭雷劈或者意外失火,每次修補光是湊木料、運木料都要浪費許多錢糧、運力乃至時間,要是能用鋼筋水泥取代,就不提起火的可能性大幅下降了,光是時間和金錢,就能節省不知道多少。

應該說,越是那種需要超大型木料的工程,用鋼筋水泥取代就越划算,而且也越是堅固耐用,別看他用的是假鋼筋(長熟鐵棍),但那也比木料靠譜啊!

只不過他畢竟也不專業,所以大型的鋼柱鋼樑什麼的,他就沒有辦法了。同時他也弄不出焊接這麼神奇的技術,基本上主要靠拼裝,強度比起後世還是差得太遠,只能說肯定比現在大明的技術強。

至於成本,大型木料的運輸,有好多都是從雲貴那邊的深山老林運過來,在這個沒有火車和巨輪的時代,那可真是豆腐都能整成肉價錢,遠不如他開平三大廠就近提供熟鐵棍的成本低。

而水泥嘛……所謂的高成本完全就是高務實自說自話,雖然現在他還沒能大批量生產,做不到效益最大化,可是生產水泥所需的原材料就擺在那裡,再貴能貴到哪去?京師周邊就能大批量提供,尤其是他把水泥工場擺在開平三大廠附近,這一來煤灰、爐渣、鐵礦石粉之類的材料就可以廢物利用,跟不要錢似的,真正算得上成本的幾乎就是點石灰石和砂石,而這倆玩意即便在京師都不值幾個錢!

所以,水泥很貴的說法,不過就是高務實技術壟斷下的一番說辭罷了。

他之所以要免費幫隆慶修陵,其實就和他此前推廣香皂一樣,只是利用這年頭最有效的宣傳途徑——皇室御用。想想看,帝陵都用水泥,那這水泥能不是好東西?

有了這個超級廣告,接下去高務實的京華基建去接生意,無形中就有了最高的逼格,既不愁沒有買賣,也不愁沒有利潤。

只不過他現在還沒有什麼精力去接外頭的工程,因爲他自己手裡要乾的工程就有不少。

第一大工程就是天津港,天津港的前期工程已經幹得差不多了,現在要搞的都是諸如防波堤、永固碼頭、避風設施之類,當然還有規劃中的倉儲區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水泥的,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京華基建的水泥廠只有產量不足的問題,不存在滯銷。

更何況,由於陝西、甘肅、寧夏商路的打通,京華商隊的貿易利潤再次提升,讓高務實即便在最近有幾筆不可告人的大支出情況下,收入也仍然穩步增長,所以他已經開始派人前往遼東,準備在遼東再開一港了。

目前物色的地點叫樑房口,高務實也是剛剛知道這個名字,因爲他交待下去的任務是“在遼河河口附近尋找適合開港的地區”——這個現在叫樑房口的地方其實就是後世的營口。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高務實在南京方面盟友還有限,自己的影響力一時半會也滲透不了那麼遠,福建廣東什麼的,那就更別提了。

所以他打算先把北邊的海路走通,主要線路先簡單一點,把渤海灣串聯起來,同時向山東擴張影響——山東登、萊地區是有一定造船基礎的,雖然好像造不了能跑南洋航路的那一類遠洋海船,但適合在渤海、黃海巡遊的平底沙船還是可以造的。高務實把這當做是他“走向海洋”的第一步。

先建海港,再造海船,然後打造船隊,最後考慮配備海上武裝,這是他定好的主要步驟。

雖然看起來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但他表示不着急——我年輕啊!急什麼?

要搞就搞一條龍式的巨無霸,不然以後怎麼扼住別人的命脈,讓人家跟着自己的指揮棒動?只有把一整條鏈子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人家纔不得不聽他的話,而聽他的話,他纔好把上了他賊船的人牢牢綁住,一起從地主轉向海商。

ωωω•tt kan•¢○ 要不然大明那些真正有錢有勢的“土豪”光知道兼併土地,再怎麼能種,他們還能種出朵金花來?

高務實現在已經完成了穿越以來第一個大計劃:幫高拱坐穩首輔位置,繼續隆慶時代的大改革(其實嘉靖時期就開始了)。這個計劃完成之後,他就打算在官場方面進入爲期數年到十年左右的“潛伏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兩件事上。

一是讀書,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現在各項條件都已經打好,就差考中進士了,不好好讀書怎麼行?不過讀書歸讀書,只要高拱不致仕,他是不會去考進士的,免得萬一弄成歷史上張居正家的那種名聲,那可不是高務實想要的。

所以他得等高拱退下來之後纔會去考,考一個名副其實、無人質疑的進士出來,這對他今後要搞的“深化改革”有很重要的意義——至少讓人少一條抨擊他的理由。

二是繼續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尤其是軍工和造船,以及與這兩類相關的產業,都是高務實打算大力拓展的業務,譬如煤鐵、基建等等,都是爲這兩項打基礎的產業。至於將來真的搞出船隊之後要販賣什麼貨物,那個反倒不是高務實着急的。

就好比絲綢、瓷器乃至茶葉之類的大明拳頭產品,高務實哪怕一絲一毫都不參與,它們也是無敵的存在,那有什麼着急,非要高務實插一腳?而且對於推動這三樣產品,他也幫不上什麼大忙。

他知道怎麼提高紡織效率,但他現在還不知道珍妮紡紗機能不能用來提高絲綢生產率,只有棉布確定可以,而他的手又伸不到大明棉紡中心的南直隸區域,所以急也沒用。

瓷器方面,他倒是有一個絕活,就是後世歐洲終於打破中國瓷器壟斷的產品,也是歐洲唯一發明的瓷種——骨瓷。

然而那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爲骨瓷即便是在後世最被吹捧的時代,它的價值也遠不及中國的一些名瓷,譬如景德鎮等地的薄胎瓷之類,工藝成就和藝術成就那就更別提了。所以高務實覺得自己搞瓷器好像也沒什麼意義,至少起不到多少推動作用。

至於茶葉……高務實可沒有興趣買下幾十萬畝茶山。開玩笑,就算要當地主,他也只會選擇在港口區、商貿區之類的地方當包租公收房租,搞種植就算了,了不起將來推廣一下美洲高產農作物,但那也就是推廣,可不是自己去種。

他的目光還是放在那些可以對大明的國力起到推動作用的產業上。

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98章 曙光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199章 傳教士?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54章 糾結第273章 倒臺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30章 立威(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118章 鎮暹羅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27章 倒潘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235章 臨別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43章 致謝?第112章 東返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43章 致謝?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90章 淨軍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