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

嚴丶裴丶盧三人,是李瑁可以知曉國政大事的三條渠道。

但這三個人也不是什麼都跟你說,嚴會告訴你這個,裴會告訴你那個,

反正他們仁,願意讓李瑁知道的東西都不一樣。

這是一種展現自我價值的方式,李瑁需要彰顯自己的價值,讓三人看到,三人也想彰顯自己的能力,讓李瑁清楚。

說白了,都是爲今後的各取所需打基礎。

裴耀卿這條線,李瑁肯定是要維持的,崔再過二十年,也達不到裴耀卿的水平,所以傾向於誰,一目瞭然。

至於馮用之請李瑁幫忙的原因也很簡單,解鈴還須繫鈴人,崔的問題,只有楊玉環能解決。

李瑁勸說楊玉瑤去辦這件事,非常容易。

因爲崔在萬年縣衙被排擠的事情,楊玉瑤是知道的,李瑁只需引導她,秘書少監也是非常不錯的職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秘書省三大佬,就是秘書監和兩個秘書少監,這個部門的任命,其實比較傾向於文學水平,崔無疑在行政方面有短板,但其博覽羣書,在文學底蘊上,是具備進入秘書省資格的。

讓他做萬年縣令,反倒是艱難重重。

楊玉瑤很容易就被李瑁說動,於是便進宮去跟她的妹妹打招呼。

接下來的日子,李瑁每天都會與韋妮兒打撲克,他對韋妮兒的第一印象,便覺得對方像極了小百花的李yuniao。

珠圓玉潤,長了一張國泰民安的臉,就是那什麼小了點,不過無所謂,

生過孩子之後會有變化。

不得不說,韋家每隔幾年,族內就會產出一位,一眼就讓人覺得只能嫁入皇室的潛力股。

時間過的很快,七月十五中元節就快到了。

整個長安都在瘋傳,聖人會在祭祖的這一天,冊封楊玉環。

這是事實,尚衣局,已經在趕製楊玉環的禮服了,至於是什麼級別的禮服,眼下還沒有對外公開。

很多人都對楊玉環究竟會是什麼名分,而感到好奇,三夫人惠妃丶麗妃丶華妃,應該不要想了,可是看聖人對其寵愛程度,又好像肯定會封個妃。

只有上層一些人物心裡清楚,聖人會在中元節那一天,恢復後宮舊制,

一舉冊封貴妃。

但是在此之前,發生了一件大事。

李林甫也顧不得他腿腳不好,被家僕擡上步,緊急前往興慶宮,同時召集一些中樞要員往勤政樓,參與議事。

因爲這則來自西北的消息,他是第一個收到的。

事關重大,不得不入宮覲見。

勤政樓,李隆基在看完那封奏報後,緩緩合上,不發一言的看向殿內諸人。

李林甫臉色凝重道:

「李楷洛死的太蹊蹺了,剛到涼州的第二天,巡視邊防從馬上摔下來,

被戰馬踏死?一輩子征戰沙場,能在戰馬上睡覺的人,怎麼可能從馬上摔下來?」

殿內衆人皆是心情沉重,因爲只有他們知道,李楷洛的任命,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而李隆基在所有人的臉龐上審視,其實就已經很明顯了,這裡有人泄露消息,以至於蓋嘉運警覺,做掉了李楷洛。

那麼接下來,吳懷實和李光弼,已經不用再去河西了,去了就是送死,

「年紀大了,若前夜酗酒,也不是沒有墜馬的可能,」李隆基淡淡道。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這件事他不認也得認難道直接發文指責蓋嘉運,人是你殺的?

事情不是這麼辦的JPyo

殿內衆人也比較認可聖人的處理方式,牛仙客嘆息一聲道:

「臣在河西的部下,這幾年來被蓋嘉運換了個遍,如今河西的消息,我們只能從蓋嘉運口裡知道,這個時候,不宜怪罪,應派人接回李楷洛的屍身,安排後事。」

李隆基面上波瀾不驚,實則內心震怒非常。

對付蓋嘉運,他只跟眼前殿內的這些官員提過,巡查河北的張利貞,眼下還沒有對蓋嘉運的那幾個下屬動手,對方不可能這麼快警覺。

那麼問題只有一個,在座的這些人裡面,有人漏泄消息。

還是朕大意了,以爲蓋嘉運在中樞沒有根基,沒曾想還是佈置有人啊。

這個人是誰,李隆基只會讓李林甫暗中去查,不會在這裡挑明對衆人的懷疑。

嚴挺之目下,無疑非常緊張,因爲這件事,他對李瑁說了。

但仔細想想,李瑁不會幫蓋嘉運,而且李也絕不是那種亂說話的人十王宅裡歷練過的,口風緊的要命。

嚴挺之思來想去,目光在對面的裴耀卿臉上偷偷一警。

「好了,事情也沒有那麼蹊蹺,諸卿也不必妄加揣測,右相留下,你們都退下去吧,」李隆基淡淡道。

「臣等告退,」衆人紛紛退走。

等人都走後,李隆基一腳踢翻面前的方几,几上的公文散落一地:

「給朕查!究竟是誰漏泄。」

高力士趕忙上前收拾:

「聖人息怒。」

李隆基頓時開罵,道:

「讓朕如何息怒?連朕派去的觀察使他都敢動,他是不是還想造反啊?

竊任封疆,目無朝綱,敢跟朕玩這一套?」

李林甫也趕忙道:

「越是如此,河西的事情越是需要謹慎,一個處理不好,真要出大問題,李楷洛墜馬而死,這事是查不清楚的,以此給蓋嘉運定罪,也站不住腳,目前看來,河西已經是鐵板一塊,要更換蓋嘉運,需以雷霆手段。」

牽扯這種大事,高力士是會摻和的,只聽他道:

「不能任由河西這樣下去了,否則會失去控制,老奴奏請派一干臣爲採訪處置使,巡查河西丶隴右,聯絡皇甫惟明及王,施以計謀手段,拿下蓋嘉運。」

唐朝的使職官員有很多,除了節度使,其它大多都是臨時性質,比如這個採訪處置使。

這個職位名稱多變,貞觀年間叫安撫使,武則天年間置十道巡查使,李隆基改爲採訪處置使,名義上,是一道最高行政長官,其權力僅次於行政與軍事一體的節度使。

大唐律,凡設節度使之處,亦兼任採訪處置使,也就是說,節度使現在,基本都兼着處置使,掌一道刑名按劾之事,考覈吏治,按舉州縣,一年一替。

高力士的意思,是直接設置隴右處置使,隴右道涵蓋範圍極廣,包括了隴右丶河西丶安西等地區。

也就是說,這個職位等於暫時收回蓋嘉運和皇甫惟明及安西丶北庭節度使的行政權,將這個人選的行政職權凌駕於四大藩鎮之上,方便聯合各州主官,採取辦法,處置蓋嘉運李隆基頗爲意動,現在要收拾蓋嘉運,只靠朝廷是不可能了,隴右和安西那邊必須配合。

否則狗急跳牆,蓋嘉運一旦發起兵變,沒有其它藩鎮壓制牽扯,長安都會遭受威脅。

李林甫點頭贊同道:

「蓋嘉運任職河西不過三年,再怎麼更換自己人,河西終究還是心向朝廷的,但就怕其蠱惑將土,釀成巨災,所以高將軍的建議,臣完全贊成,臣舉薦牛仙客,出任隴右道採訪處置使。」

李隆基皺眉道:「他能行嗎?他本來就做過河西節度,他如果去,蓋嘉運的疑心更大,難免兵行險招,不合適的。」

「確實不合適,」高力士愁眉苦臉道:

「這個人選需要好好斟酌啊,要具備絕對的威望,還能夠代表聖人,這樣一來,蓋嘉運就算想亂來,河西將士也未必願意追隨,我們現在要做的,

是以最小的損失拿下蓋嘉運,絕不是要逼其反抗朝廷。」

李林甫聞言,沉吟半響後,道:

『河西之地,只有臣與蕭嵩曾遙領節度,他年紀大了,去不了,臣擔着國事,也去不了,是不是...... 」

李隆基皺眉道:「是不是什麼?」

「太子去一趟?」李林甫試探道。

李隆基頓時變臉:

「你怎麼不說朕親自去?這種事情,也需勞駕儲君?」

高力士一愣,腦子裡頓時想到了一個人選,但他又覺得,聖人多半不會允許。

李隆基看出高力士的猶豫,皺眉道:

「你有什麼想法就說,這是在議事,有什麼顧忌的?右相都敢舉薦太子,難道你能比他更離譜?」

李林甫頓時裝出一副汗顏的樣子,他是故意推薦太子的,因爲他腦中的人選,跟高力士一樣。

高力士緩緩道:

「此人若去,需使邊疆將士知曉,他是帶着聖人交付的使命而來,那麼蓋嘉運的任何蠱惑手段,都不會讓將士們盡信,降低了藩鎮兒郎兵變的風險,此人還要具備一定威望,足以震皇甫與王,那麼這個人選,最好是皇室貴胄。」

李隆基嘴角一抽,迅速轉頭看向李林甫。

他已經猜到,這兩人心目中的人選,應該是同一人。

朕的好兒子。

十八郎已經混到這地步了?這麼重要的任務,高力士和李林甫認爲他能完成?

你還別說,李瑁如果去,那麼任誰都知道,他是可以在藩鎮代表朕的,

皇甫和王也沒膽子違抗李瑁的命令。

如今出嗣,倒也不是不能去,他就是擔心十王宅剩下那些人,不服氣,又搞出什麼麼蛾子。

「太真娘子冊封在即,十八郎避避也是好的,」高力士直接說出名字了。

李隆基眉頭緊鎖,看向李林甫:

「你認爲呢?」

李林甫趕忙道:

「其實汝陽王更合適,但是他已經閒散近十年之久,不理政事,驟予重任,怕是難以適應,聖人的其他侄子,威望又稍嫌不足,眼下吐蕃仍是蠢蠢欲動,河西之事必須儘快解決,遲則生變啊。」

李隆基猶豫半響後,點了點頭:

「給他派幾個得力之人輔佐,務求周全,不可激起動亂。」

採訪處置使,畢竟是臨時的,手裡拿個旌節,什麼時候卸任,是宮裡說了算,派一個宦官拿走旌節,權力也就沒了。

只有專殺和專賞之權,沒有調兵權,李隆基也沒什麼好不放心的。

蓋,這個姓氏可不是少數民族,人家蓋嘉運也不是什麼番將,正宗的漢人,源自於姜姓。

戰國時期有一劍術名家蓋聶,大家應該是耳熟的,就是動畫片秦時明月裡面那個大帥哥。

沒錯,人家可不叫蓋(gai)嘉運,叫蓋(ge)嘉運。

蓋嘉運是河北冀州人士,祖上一直都在做官。

早在李隆基有想法收拾蓋嘉運的時候,就有好多人勸過他不是時候,裴寬就這麼說過。

但李隆基這個人眼下比較狂妄,順風順水這麼多年,他不認有人敢違揹他的意願。

這下好了,蓋嘉運給他上了一課。

此舉無疑是在找死,但是蓋嘉運之所以這麼幹,就是想晚點死,他猜到中樞要拿他開刀,李林甫看他不爽,裴耀卿看他也不爽,所以他私下其實一直安排進奏院上奏聖人,彈劾這兩個人。

可惜,河西進奏院常駐在京師的官員季廣琛,已經改換門庭,投靠李林甫了,彈劾的奏疏都被李林甫給截胡了。

蓋嘉運那麼多告狀的奏疏石沉大海之後,他就知道自己已經被排除在國家核心圈之外,被孤立了,與聖人之間的聯絡通道被截斷,隨時可能成爲待宰之羔羊。

王捶任命河西觀察使的時候,他就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自己絕無扭轉局面的可能,這才敷衍奏事,寄希望於聖人能主動派遣使者來河西,與他取得聯繫。

日盼夜盼,盼來的李楷洛,竟然是來架空他的。

蓋嘉運心如死灰,這才下手。

這就是權力的遊戲,身在其中,一個不好就是萬丈深淵。

七月十二,李瑁被召入興慶宮。

「兒臣不去,」李瑁斷然拒絕道。

首先,這是一個態度,意思是我對權力沒有興趣,再者,我要收拾的是你,不是蓋嘉運,不願離開長安。

對於李瑁的拒絕,完全在李隆基等人的意料之中,這是什麼差事?

要命的差事,一個不好,就是跟李楷洛一樣的下場,雖然大家認爲,蓋嘉運不一定有膽子製造親王之死。

但這層風險,無疑存在。

「朕不是在跟你商量,」李隆基沉聲道:

「這件事辦成也就辦成了,辦不成,後果你也清楚,所以只許成不許敗。」

你倒也說的直白,李瑁直接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皇想要兒臣死,大可一道詔書,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李降基一愣丶拍卓努道「你個混帳東西,誰要讓你死了?

高力士趕忙上前勸說:

「十八郎不要胡思亂想,聖人讓你去,是對你的信任,這個差事,只有聖人至親才能勝任,其他人去了壓不住,朝廷這邊都會安排妥當的,你先不要去涼州,先去隴右的鄯州,與皇甫惟明計劃周全了,聯絡好王,再去見蓋嘉運..:::

高力士苦口婆心說了一大通,但李瑁就是不願意。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我這輩子只想冒一次險,就是在太極宮或者興慶宮,絕不是在河西。

要是死在蓋嘉運手裡,那才真是窩囊。

「其他嗣王也是可以去的嘛,又不是隻有兒臣這一個人選,」李瑁一臉頹敗道。

李隆基都想過去給他一腳,你別跟朕裝傻,哪個能比你合適?

大唐本該最有威望的親王們,都被圈禁在了一個地方出不來,嗣王們大多也都在長安。

老李家自從吃了武則天的大虧之後,如今吃喝玩樂個個是一把好手,對外的形象,沒幾個好的,別提威望了。

威望都在老一輩身上,比如寧王李憲,信安王李禕。

但李禕現在的身子骨,出長安都費勁,別說是河西了。

李瑁就不一樣了,他身上有光環啊,聖人嫡子,當年的儲君熱門人選,

如今又出嗣了,符合出使條件。

他要是還在十王宅,李隆基無論如何都不會考慮。

李林甫也在一旁不停的勸說着,他對李瑁的能力是有信心的,但主要還是認爲,皇子去了藩鎮,不至於引起大的動盪,畢竟各大藩鎮一開始,都是親土遙領,將士們在心理上,是完全接受親土對他們有看絕對的管理權。

但是李瑁就是不肯點這個頭,李隆基也不耐煩,直接將中書侍郎蕭華叫進來擬旨,隴右道採訪處置使,你不幹也得幹。

並賜旌節,也叫使持節。

使持節爲上,持節次之,假節爲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本來是殺不了節度使的,這不是基哥特別授權了嗎。

動畫片長安三萬裡那位程公公手裡的龍頭銅棍,就是旌節。

李瑁還有一面大幡,上寫天授兩個大字,中間是採訪丶處置丶安撫六字並排,下面寫着糾官邪,奸暴,平訟獄,雪冤抑,巡查隴右,開元二十九年浩。

這特麼都給我準備好了?

「朕只給你一天時間,七月十四,務必離開長安,」李隆基說罷,便甩了甩袖子,示意李瑁滾蛋。

李瑁無奈起身,李林甫笑呵呵起身,兩人聯袂離開。

使職,都是臨時性的,這個採訪處置使,一年到期,人家上面都給寫着呢:開元二十九年。

到了明年,就不管用了。

類似於後世很多單位,一年一簽的合同,眼下的藩鎮節度就是這樣,他們兼任的處置使,都是每年續簽的,乾的不好,就不給續了。

我不用腦子想,也知道是右相出的主意,不然聖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我,」李瑁臉色難看的與李林甫同行道:

「你這不是害我嗎?真把蓋嘉運惹毛了,我這條小命就留在河西了。」

李林甫笑着擺了擺手:

隋土多慮了,他有兒個膽子敢對你下手,親族一個都不要了?李楷洛終究是契丹人,他要是咱們隴西的,蓋嘉運都不敢動這個手,河西十一個軍鎮,有多少都是關中兒郎,蓋嘉運一天換十個,他也換不過來,你這一去,

各鎮軍將不會什麼都聽蓋嘉運的,人嘛,還是要設身處地多爲自己着想。」

李瑁嘆息一聲,接受現實道:

「聖人說,你會給我安排幾個人同行,都有誰?」

李林甫笑道:「已經都在中書門下候着了,隋王去了就知道了。』

中書門下的迴廊下,眼下坐了六個人,

這六個人是李隆基和李林甫安排與李同行的。

飛龍禁軍的頭領,宦官程元振。

李楷洛的兒子李光弼。

左羽林衛長上魯靈。

河西進奏院季廣琛。

前河西節度副大使丶臨洮軍使,遷鄯州都督安忠敬的兒子安重璋。

御史臺監察御史皇甫。

呵呵..:·..都是一幫可以死的人,李瑁在幾人身上打量片刻,便與李林莆先一步邁入中書門下的大堂。

六個人裡面,沒有哪個稱得上權貴,那麼自然都是些小命不值錢的,李楷洛前車之鑑,家裡靠山硬的,沒幾個願意幹這種差事。

李林甫和牛仙客總不會讓他們的兒子一起去。

不過六人的安排,也確實合理。

程元振就不必說了,代表宮裡監視李,人家手裡說不定都有密旨,李瑁敢亂來,直接拿出密旨就地剝奪持節權。

李光弼名義上是去接回他爹的戶體,實際上還是要接管赤水軍。

魯靈就是個玩命的,武藝超絕,在宮內的禁軍當中,以一當百的存在,

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季廣琛就複雜了,熟悉河西軍政之事,以備李在路上對河西能有初步的瞭解,而且這個人一開始就是給蓋嘉運乾的,方便去了那邊,與蓋嘉運聯繫。

安重璋嘛,正兒八經的地頭蛇,祖上世世代代在河西養馬,老家就是高昌的,河西軍戰馬的主要來源就是他們家,本來是河西的一名將領,被蓋嘉運給擼了,跑長安是想託關係找個事幹。

這下好了,找了個要命的事。

不過李瑁對這個人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爲安重璋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李抱玉。

皇甫侏就不說了,皇甫惟明同族,負責做李瑁和皇甫惟明的中間人,

簡單的商議一陣後,李林甫讓衆人早早回去準備,不準漏泄風聲,七月十四追隨李瑁,前往河西。

至於護衛兵馬,飛龍禁軍出五百人,這支部隊名義上是太子的人。

這尼瑪又被基哥挑撥了一下,李瑁有時候覺得,他這個爹是不是太閒了。

第256章 膽子小第327章 護短第180章 姚 宋第381章 錢監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95章 粟特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53章 撤軍第102章 忠王友第315章 反間計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292章 秘書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75章 狩獵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356章 宰了他第283章 互毆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48章 三贏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98章 國家隊第390章 有喜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48章 三贏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75章 狩獵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73章 瀚海侯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90章 賜名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253章 撤軍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330章 搶親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92章 秘書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340章 畜......畜生......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298章 國家隊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