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

李肅來到丁原軍中找到了呂布,他先是和呂布聊聊家常,並和呂布在軍中亂轉,用以探聽虛實。

李肅得到消息之後,回來稟報董卓:“使君,丁原此人一介武夫,爲人粗略不知書。驟得高位,不思進取,不恤士卒,其手下將士皆有怨言。若使君可得承丁原部下將領高位,士卒賞賜,肅再見呂布,則呂布必反。”

董卓說道:“這有何難?汝可直言承諾,吾自當應承。”

李肅正要離開,董卓叫住他,繼續說道:“丁原部下呂布,吾甚愛之。吾見其所騎甚劣,吾有寶馬,名曰赤菟,汝可一併帶去,送與呂布,直言吾意。”

“必不負使君重託!”

李肅再度來到呂布軍營,送上赤菟寶馬。呂布見到赤菟也非常高興,騎上赤菟,飆車幾圈,回來問道:“兄家中並不富有,何有此等寶馬?”

“此非肅之馬,此乃董刺史送與將軍耳。”

呂布正色道:“使君送我寶馬,所求何事?”

“非爲他事,只爲將軍一人。”李肅說道,“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使君深愛將軍,常言與將軍相見恨晚。故使肅前來,贈與將軍寶馬。”

“代我致意使君,他日必親往答謝。”

李肅又說道:“公在丁將軍手下如意否?”

“只得一吏。”

“以賢弟之才何只區區一吏。”李肅說道,“公切莫怪肅多言,公在丁將軍處不得重用,何不另謀他就?”

呂布反問道:“不知仁兄高就?”

“現於董公賬下聽用,任虎賁中郎將之職。”

李肅的回答讓呂布心中不是滋味,他自視甚高,沒想到現在一個以前看不起的同鄉比自己高了好幾級。

李肅也看出了呂布的心思,他趁熱打鐵,說道:“公之才勝肅十倍,肅在董公賬中尚可得中郎將之位,以公之才,若入董公帳中,必可一飛沖天。”

呂布也不說話,喝了幾口悶酒。李肅知道自己說的夠多了,點到爲止,李肅寒暄了幾句,就離開了。

李肅離開軍營,留下呂布在帳中輾轉反側。呂布越想越不是滋味,經過一夜的考慮,呂布決定投奔董卓。

不過呂布也知道,就這樣空手而去,雖然董卓喜歡,但不一定能壓得住董卓手下的老人。雒陽現在的形勢呂布也能明白,董卓想要隻手遮天,但是帳中的人手不夠。呂布認爲只要自己能帶着丁原這裡的兵馬投降董卓,一定能在董卓身邊有一席之地。

呂布思慮已定,準備行動,正巧丁原手下的將士也因爲得不到賞賜,正怨聲載道。呂布找來李肅,向李肅說明投降董卓之意,並希望李肅代爲詢問董卓,能不能有財物賞賜士卒。董卓當然毫不遲疑,大肆承諾賞賜之事。

得到了董卓的承諾,呂布當夜就到丁原帳中殺了丁原,再用董卓承諾的賞賜安撫住丁原的士兵,這些將士也很自然的跟隨在呂布左右。

董卓得到呂布手下的兵馬,聲勢大振。董卓還是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再度找到了原本依附在袁紹賬下的西園八校尉將士。

西園八校尉的將士也因爲幫助袁紹,卻得不到應有的賞賜怨聲載道。不是袁紹不給,而是袁紹正想着爭權,還沒考慮到這些普通士兵。

袁紹的疏忽讓董卓抓住了機會,西園八校尉中除了曹操、袁術、淳于瓊等統兵將領不答應董卓的招降外,其他士兵全部到了董卓賬下聽用。

自此雒陽城中的兵馬全部被董卓控制,董卓做了這麼多事,一共才用了幾天時間。而袁紹這邊,連一些普通的官位都還沒有分配妥當。

董卓的這套組合拳讓袁紹徹底傻了眼,等袁紹察覺董卓舉動的時候,大局已定。董卓用武人的爭分奪秒和當機立斷,給袁紹這幫只習慣於朝堂上明明白白解決問題的士人,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

董卓利用軍權徹底掌控了朝堂,就是這樣董卓還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一方面加強權力,一方面革新朝政,籠絡人心。

董卓的雄心壯舉讓一些士人認可了他,紛紛加入董卓的序列,其中就有李儒在內。

李儒剛入董卓帳下便給董卓出了一計——廢帝。

原本漢朝的皇帝劉辯,現在已經大了,過不了幾年就會親政。若董卓讓劉辯親政,那就有身死族滅的風險,竇武就是前車之鑑;若不讓劉辯親政,那全天下的人都要反對董卓,也是死路一條。

另外劉協是被董太后撫養長大的,董卓和董太后是同族。在漢朝只有過三類人掌權:皇帝、顧命大臣或者外戚。劉辯當皇帝,董卓三種人都不是,他沒有舊例可尋,他不能掌權。而劉協當了皇帝,董卓就能以外戚的名義掌權了。

其次董卓雖然有強大的武力,但他在雒陽一點根基都沒有。劉辯作爲士人集團推選的皇帝,有很多士人支持。而劉協則不一樣,劉協在雒陽沒人支持他。董卓立劉協爲帝之後,也不會有人來分他的權利。

經過李儒的解說,董卓意識到立劉協爲帝有那麼多好處,他當機立斷,馬上準備實施這個謀劃。

而且袁紹攻下皇宮之後,誅殺了全部宦官,甚至有些不是宦官,只是面白無鬚的人也遭了秧。何太后和宦官的關係很好,說不定就會追究士人的責任。

於是出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袁隗解帝璽綬,以奉陳留王,扶弘農王下殿,北面稱臣。

執行廢立程序的帶頭人居然是本來的輔政大臣,士人集團真正的幕後首領。

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中起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一章 高唐令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二十八章 孫堅的奮鬥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阿爾達希爾一世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協離許都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三十五章 下曲阿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二百六十六章 重騎死傷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