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前哨戰(上)

中華軍在加裡曼丹島登陸之後,經過了兩天紮營立寨,商毅也下令,分爲海陸兩路,但文萊蘇丹國發動進攻。\\\\

陸軍方面當然不用商毅多操心,全部交由第七軍付責,而在海軍方面,出動了南洋艦隊第一、四分艦隊和御架艦隊,揚帆出發,向荷蘭駐文萊的艦隊發動了進攻。而付責打頭陣,的當然還是南洋艦隊第一分艦隊,四分艦隊和御架艦隊仍然只是付責接應。因此中華軍的艦隊實際是分一前一後,中間相距約十里左右的距離。

在上午十時左右,商毅收到了前面艦隊發回來的飛鴿傳書,發現了荷蘭的艦隊。商毅立刻下令艦隊加速,趕了上去。

艦隊又向行駛了六七裡的路程,只見在前方三四的地方,停泊着十餘艘船隻,都是第一分艦的輔助戰船和巡邏通迅船,原來是第一分艦隊的司令員南亞虎帶領着主力戰船去迎戰荷蘭艦隊。雖然中華軍的輔助戰船也是有戰鬥力的,但輔助戰船的主要職責並非戰鬥,而是付責裝載彈藥、物資、登陸人員等等,因此輔助戰船是釆用中式福船樣式,運載量大,航行穩定,但裝配的火炮、速度、靈動度方面都要比主力戰船差許多,雖然有時也做爲預備艦隊出戰,但一般敵軍的戰船數量如果不是佔優,輔助戰船是不會參加艦對艦的戰鬥。

商毅聞迅之後,立刻下令,其他艦隊就在原來下錨停泊,因爲艦隊基本都是沿着加裡曼丹島的海岸線在行駛,因此隨時都可下錨停泊。而自己的座艦岳飛號,帶着兩艘巡洋艦護架,趕上前去與輔助戰船匯合觀戰。這主要還是怕大隊艦隊都趕上去,有可能會把荷蘭艦隊給嚇跑了。

等岳飛號帶着兩艘巡洋艦到達到輔助戰船停泊地佔的時候,只看在前方三四里遠的海面上,有兩支艦隊都排成了縱隊,正在相對行駛,隊首的戰艦距離己經離很近了。商毅、亞莉桑徳拉、成綱、岡薩雷斯候爵、布萊克叔侄等人也都登上了岳飛號的船樓,用望遠鏡觀察着遠方的戰事。

原來在南洋艦隊第一分艦隊接近荷蘭艦隊泊地時,就被荷蘭艦隊的偵察船發現了,立刻也報回了艦隊。荷蘭艦隊的主將是德?威特少將,接報之後,也立刻帶領着艦隊出擊。雖然說在雙方開戰之前,中華軍一直都摸不清荷蘭艦隊的底細,商毅爲此很頭疼了一陣,而荷蘭艦隊中,也同樣在爲這個問題所困繞着,因此特朗普在文萊佈置了一支這樣的艦隊,也是希望和中華軍進行一場小規模的戰鬥, 來試探一下中華軍的實力。

實際上對雙方來說都希望打一場小規模的試探性戰鬥,因此這一仗也都十分配合,都是出動少數的精銳艦隊交戰。

荷蘭艦隊在文萊的駐軍艦隊共有二十三艘船,其中戰艦有十七艘,包括一艘千噸級的旗艦,威廉殿下號,八百到一千噸的戰船有二艘,六百至八百噸的戰船有十艘,六百噸以下有四艘,另外六艘都是運輸船。

不過荷蘭艦隊的運輸船和中華軍的輔助戰船不同,其實和戰艦的外形差不多,只是裝配的火炮只有同等戰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爲荷蘭戰艦的噸位普遍偏小,運載量有限,對運輸船的依賴性也更強,因此荷蘭艦隊的運輸炮都減少了火炮,儘可能的増加裝載量。不過在各方面的性能上和戰艦基本接近,只要配上足夠的火炮,就可以立刻變成戰船了。

而中華軍的南洋艦隊第一分艦隊一共有十九艘主力戰船,分別是一線戰列艦一艘,二級戰列艦兩艘,巡洋艦十艘、驅逐艦五艘、護衛艦四艘。

雙方投入戰鬥的戰艦數量雖然大體相同,但中華軍的戰船普遍都要比荷蘭戰船大,裝配的火炮也更多,因此在噸位和火力上都佔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因爲雙方是差不多同時進入戰場,因此誰也沒有搶佔到上風頭,全都側風行駛,中華軍首先將艦隊列成縱隊,由旗艦一級戰列艦戚繼光號領頭,二級戰列艦豼貅號居中、應龍號殿後,其他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夾在其中,每艘戰艦之間相距只有三十到四十步,基本都在一個船身左右。整個隊形顯得十分緊湊,一來是怕被敵軍衝散了自己的陣列,另外是前後相鄰的二三條船都可以對同一艘敵船發動攻擊。

而荷蘭艦隊的指揮官德?威特少將見中華軍列成了縱隊陣形,也不敢大意,立刻下令,荷蘭艦隊也列成縱隊,雙方首先以縱隊對縱隊,展開戰鬥。

其實在這個時候,縱隊戰術己經被歐州各國的海軍認可,並且也都在本國的海軍中推行這一戰術,畢竟縱隊戰術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戰船左右兩側的火炮都能發揮威力,荷蘭海軍自然也不例外。

但在實戰中,各國海軍往住對持行這一戰術的堅決程度不同,也就決定了使用這一戰術的效果不同。有一些國家在戰前也能排出整齊的縱隊,但打起來之後,或是進行了一二輪縱隊戰鬥之後,就會立刻散架,又回覆到傳統的各自爲戰,單艦對單艦的混戰局面中。在這方面,荷蘭海軍由爲突出。

因爲荷蘭是一個純商業國家,國民的性格浪漫、奔發,主張個性自甴、崇尚冒險精神和個人英雄主義,而不喜歡受拘束、限制,在後世由荷蘭開創的全攻全守式足球戰術,實際也就是這種性格的體現。而且這個時候荷蘭人的駕船技術天下第一,也使在混戰之中,大多數時候都是荷蘭艦隊佔上風。因此荷蘭海軍的指揮官也沒堅持要求各艦一定要在戰鬥中保持隊形,相反還成爲荷蘭獨有的海戰特色。

另外這也和荷蘭的國家體制有關,因爲這個時代的荷蘭共和國,是一個有七個分省的聯邦國,每一個分省都有相當大的自治權,而且其中有五個分省都有自己的海軍部,也就是說,荷蘭海軍實際是由五個海軍部同時管轄。當然從理論上說,這五個海軍部都是服務於同一共和國,他們共同對艦隊和戰爭負責,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往往被地方主義的狹隘思想所纏繞,併爲政治上的玩弄權術所妨礙,難以形成統一的戰豐力。

因爲艦隊各成員都是來自於不同的海軍部,因此各艦長未必會聽艦隊的主將指揮,在戰鬥中經常會自做主張的戰鬥,進攻、撤退,甚致拒絕執行艦隊指揮官的命令,都是屢見不鮮。只不過是荷蘭強大的海上實力,才掩蓋了這些弊端。因此在戰鬥中,艦隊指揮官往往也只能讓各艦自由作戰。既使是深得士兵愛戴的特朗普也深受這一弊端的困惱,否則在另一時空裡,他還將取得更爲輝煌的成果。

而相對來說,英國的國家統一,國家的向心力強,指揮統一,而且英國人的性格相對偏重於保守、傳統、比較尊重上司,也更強調軍隊的紀律和集體精神,因此羅伯特x布萊克的海軍戰術改革纔在英國能夠得推擴和實施。這也是後來英國海軍能夠一直保持強大的原因之一。

不過現在兩支艦隊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都排着比較整齊的縱隊,相對行駛。雙方打頭的,都是各自的旗艦,也是各自艦隊中最大的戰艦。

在兩艘船交錯而過的時候,幾乎是同時開火轟擊,巨大轟鳴的炮擊聲頓時響徹了整個海面。而且在雙方艦隊中間的海面上,炮彈橫穿過兩百米左右的距離,或者擊中目標,或者落到海水中,立刻升起了幾根沖天的水栓。

在第一輪的炮擊中,而且雙方的首艦也都各中了幾顆炮彈。戚繼光號中了三顆炮彈,兩顆擊中船舷,但並沒有對船體造成什麼損失。而另一顆落到船甲板上,不過也沒有擊中人員,將甲板砸裂彈起,又撞到另一側的船舷,就停了下來。

而相對來說,荷蘭艦隊的旗艦威廉殿下號遭受的打擊就大一些,連中了五彈,有三顆炮彈落在甲板上,砸出了一個大洞,砸死一名水手,砸傷三名士兵水手。因爲是初次接戰,雙方的火炮早就己經都填充好了彈藥,因此很快雙方就展開了第二輪炮擊。這一次戚繼光號又中了兩彈,有兩名士兵受傷,而威廉殿下號仍然中了五彈,又増加了一名死者。

因爲戚繼光號的總重量是一千五百七十噸,分三層甲板,全艦裝配火炮一百一十六門,前後各四門,左右舷各五十四門。而威廉殿下號全重一千一百二十噸,也分三層甲板,裝配火炮八十八門,前後各四門,左右各四十門。因此雙方的火力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雖然兩輪炮擊下來,威廉殿下號的損失要大一些,但並未傷及根本,戰鬥力也並沒有減弱。而兩艘戰艦中,己經開火過的火炮也都在趕忙的重新填彈,準備迎擊後面的對手。

但在經過了兩輪炮擊之後,兩艘旗艦也錯身而過,與對手的第二艘戰艦相遇,因此這兩艘戰艦的第三輪炮擊是針對的新敵艦,而各自的第二艘戰艦也自然不甘示弱,開火還擊。戰鬥也開始逐漸的全面展開。

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8章 立威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5章 南歸(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4章 勸降(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72章 不解(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86章 出獄第198章 廷議(上)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272章 不解(下)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8章 江南攻勢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41章 造船廠第121章 狙擊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9章 計劃(下)第346章 親情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92章 返航第84章 開戰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65章 破局(五)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62章 破局(二)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00章 備戰(二)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52章 對持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