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

bookmark

東虜撤軍,徐州北面壓力驟減,李遠也帶着陳子龍、方以智、許都等人,連帶數百名義烏團練士兵逃出徐州城。

其實李遠當時也可以設法守住徐州的西關城門,等待李來亨率領闖軍主力兵馬前來接管,如此大可以直接攻取徐州。

只是李遠雖然確實是闖軍間諜人員,可他並不是專業的軍人出身,甚至不屬於紅隊的特戰系統之下,而隸屬於懇德記的商務系統之下,缺乏組織較大規模軍隊的經驗和能力。

所以他兩相權衡,還是感覺先行把方以智等人救出來,更好一些——這裡方以智的個人因素,自然也對李遠的判斷造成了頗大影響。

李遠雖然不知道方以智和方以仁具體感情關係如何,可是他們兩人畢竟是堂兄弟的關係,李遠以己度人,都覺得還是要以保護方以智的人身安全爲優先。

那“黑秀才”,現在可是被不少投降的官紳呼爲“太師”呢!

若能賣得方太師一個人情,對李遠今後在闖軍內部的仕途發展,自然也將有不小的好處。

而且以他在徐州城裡潛伏這麼久,觀察到的情形來看,經過這一場徐州兵亂以後,本來就沒有多少戰鬥力的徐州剿總,更是虛弱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高謙現在雖然因緣際會,控制住了徐州剿總下屬的所有武裝力量,可這些兵馬全部加起來,也沒有多少真正的戰鬥力。以李遠的估計,闖軍只需要兩三千人攻城,都不用花費半個下午的時間,就可以輕易消滅掉高鎮,奪回徐州。

所有他纔敢於把方以智、陳子龍、許都等部兵馬,先行撤離徐州,優先保護好這些知名士人的人身安全。

這些人,特別是方以智,可是使君親自點過名,要求懇德記和紅隊特別注意的人物之一呀。

只可惜史可法就落在徐州城內了。

李遠搖了搖頭,將這個遺憾的念頭甩出腦袋去。史可法雖然名望遠比方以智、陳子龍高上無數倍,可他是朝廷真正的頂級封疆大吏,而且就李遠這段時日來的潛伏經歷,也讓他明白,即便強行把史可法帶去闖營,以史可法的性情和爲人,他也很難投於闖軍。

事實上若非袁時中的這一番事情,就連陳子龍、方以智、許都三生,都不大可能會選擇“上梁山”的這條絕路。

他們所有人都未騎馬,和一般士兵一樣,踏着靴子慢慢步行。好在徐州到歸德的這一路上,所有的州縣城鎮,都已經叫楚闖大軍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攻佔了一個乾淨。

所有李遠帶着衆人離開徐州不久,走了只有幾刻鐘的時間,就已經撞到了闖軍散在前方的夜不收和前鋒部隊。

肅殺的秋風之中,闖軍探騎迎風屹立,他們氈帽上的一羽紅纓,在風中忽左忽右地飄蕩着。李遠站在原地,就這樣直直地望過去,那些闖軍騎兵們背對着將要落下的夕陽,在一片血色的天空下,看不清相貌,只能看到一抹深藍色的人影,可卻又具備十足的威懾力。

“這就是闖軍!”

許都最先喊了出來,他在三生之中,對軍事瞭解最多,畢竟是帶過兵的人,只是撇了一眼這隊闖軍騎兵,就感到了一陣不可抵抗的壓迫力。

陳子龍和方以智兩人,也都互相看着對方的臉色,從對方的神情中,又看出了眼前闖軍軍容的可怕之處。

七名闖軍騎兵一邊跑動,一邊迅速併成一隊。經過碭山之戰的考驗,以及戰後這些日子的休整以後,闖軍騎兵在重組隊形的速度和效率方面上,又有了更大的提升。

李遠、陳子龍、方以智,雖然都不是通曉戎馬的軍事專家,可只看闖軍探騎這樣乾淨利落的馬術動作和整頓隊伍的驚人速度,就能知道,這羣人絕對是比高謙厲害太多了。

“李先生!”

“阿瑋!”

李遠沒想到他見到的第一隊闖軍將士,裡面居然就有自己的熟人李瑋羣在。李瑋羣是出身於隨營學堂的少年軍官之一,他曾護送過懇德記的商務人員前往敵佔區好幾回,所以李遠對他十分熟悉。

剛剛離開徐州兵亂的修羅場,就能見到自己的老熟人、老朋友。不要看李遠一直在方以智、陳子龍、許都三人面前,始終擺出一副從容淡然的神情,其實他所揹負的壓力,比方以智幾個人還要大得多。

李遠緩緩吐出一道濁氣,放下數日來的沉重壓力,總算是真正表裡如一地對着李瑋羣抱拳笑道:“幸不辱命,我將蕭掌櫃和嚴管隊安排的任務,已經全數完成。”

“下馬!”

李瑋羣一聲令下,就讓其他幾名夜不收也跳下戰馬,碭山之戰時他跟隨谷可成俘虜了幾百名滿洲大兵,現在已經因爲戰功,從部總升任爲了掌旅副手,躋身闖軍中層軍官之列了。

所以他的命令對於普通馬隊士兵,當然就具備很大權威。

這些騎兵下馬以後,李瑋羣就將戰馬牽給李遠和方以智等人騎乘,說道:“李先生,你還不知道吧?大元帥已經派人到歸德聯絡咱們大帥了。”

李遠驚訝道:“難道是中原形勢有變?”

“哈哈,中原形勢確實有變。”李瑋羣牽住戰馬,哈哈大笑道,“但卻是發生了有利於闖軍、不利於明軍的大變化。”

同樣騎到戰馬上的陳子龍、方以智、許都三人,聽到這句話,心態都非常複雜。他們三人本來都是忠心於朝廷的士人,盡皆出身累世衣冠之家,只因爲侯恂和高謙等人殘害忠良,自己又衝動魯莽,才稀裡糊塗地“淪落”到了上梁山的地步。

從他們三人的本心和情感習慣上而言,聽到李瑋羣直言“明軍形勢不利”,心裡當然覺得非常不舒服。

李遠倒沒有什麼感覺,他徑直問道:“哦?難道是大元帥在洛陽取得了什麼戰果?”

一提到大元帥李自成在洛陽取得的重大勝利,李瑋羣的雙眼都亮起了一片光芒,他帶着滿臉笑意,對李遠等人娓娓解釋說:

“事情是這樣的:早前老孫兒不是領着十萬大軍在靈寶一帶和闖軍作戰嗎?老孫兒用兵特別的謹慎小心,秦軍和闖軍作戰,一直襬列車陣,輕易不和我兵浪戰。在黃河上還有河南巡撫、巡按指揮的一支船隊,沿途幫助秦軍供應糧秣餉械。

大元帥想往秦軍身後穿插,將他們分割包圍起來,都辦不到!”

“啊!孫傳庭不愧是朝廷有名的將軍大臣,在現有的主要督撫裡,只有他一人具備豐富的戎馬經驗,自然會成爲闖軍遇到的最強勁敵。”

“嘿嘿,若老孫兒一直這樣小心謹慎地拖下去,或許大元帥就只能同他一直在靈寶或者洛陽附近僵持下去。可後來不知道是爲什麼,或許是老孫兒自己想出一招奇兵來打敗闖軍。他居然讓那個曾經想在開封城下決堤、後來跑去鄖陽又和我們爲敵的黃澍,令這個黃澍帶着牛成虎的一支部隊,從興安一帶進攻鄖陽,想要順勢攻入湖廣。”

方以智皺起眉毛,忍不住插了一句嘴說:“官兵既然在靈寶一帶和闖軍僵持,遲遲不能前進。那麼孫制臺另擇一路,尋求突破,也不是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吧?”

李瑋羣用眼睛的餘光瞟了方以智一眼,對這個書生的話不以爲意,繼續對李遠說道:

“老孫兒想的可能不錯,因爲咱們大帥離開了隨州,還帶走了許多精兵強將嘛!他派來攻打鄖陽的那個黃澍,聯絡了不少湖廣一帶對咱們大帥暗含怨氣、隱恨未發的官紳,裡頭有一個叫丘之陶的人,恰好還在做鄖陽府府尹!

黃澍就是收到了丘之陶發出的密報,自以爲闖軍在鄖陽、襄陽一帶沒剩下多少兵力了。他哪裡想得到,這個丘之陶早就受到了咱們紅隊的嚴密監控。黃澍自以爲得計,其實全讓郭將軍和陳節度給算計的明明白白。

不僅是丘之陶自投羅網,還有黃澍和丘之陶在鄖陽、襄陽兩府聯絡的大批官紳,這下子也全部自己暴露出了馬腳。陳節度沒有費什麼功夫,就從隨州調來幼兵團,將這些不明事理的造反官紳消滅了一個乾乾淨淨。”

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十七章 無派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章 太原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