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兩班

朝鮮與中國不同,身份等級制度始終非常森嚴。像大順這樣的農民起義而據有天下的情況,在朝鮮看來,實在屬於逆天而行、大逆不道,絕對不能容忍。

這也是爲什麼朝鮮面臨着清軍殘餘勢力重大威脅時,卻還遲遲不和大順建立同盟關係的原因之一。

在朝鮮其實並沒有兩班貴族的說法,因爲“兩班”並非貴族,兩班權勢本非由世襲而來,而是隻有通過科舉考試,並在朝堂上成爲士大夫,才能名列兩班。

這種嚴格意義上的兩班,於朝鮮全國範圍,不過數百家數千人而已。

至於廣義上的兩班,即是同兩班存在親緣關係的地主搢紳階層,人數較多些,估計佔到朝鮮全國百分之一的人口。

朝鮮宣仁年間,由於南倭、北胡的屢次入侵,社會異常動盪,原本根深蒂固的身份等級制度也在發生着悄然的變化。

許多農民、賤民,都在這段混亂時期內,通過移居外地、購買或虛構族譜的方式,完成了從賤民等級到兩班等級的“身份洗濯”。

而財政空虛的朝鮮官府,也通過納粟策、空名帖等方式,將出身低賤的富裕之家提升至兩班行列。

朝鮮自東漢末年脫離中國以來,至今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光陰,原比安南的獨立歷史悠久太多。

上千年的時間,早已讓朝鮮人累積出了屬於本民族的獨特文化、歷史和民族精神。

異族的壓迫和侵略,只能短暫控制一時,而絕對無法永久統治朝鮮。

作爲一個獨立民族和獨立國家,朝鮮雖然弱小,但同樣不可輕侮。

所以李來亨也明白,如果大順軍興無名之師,靠武力吞併朝鮮。那麼大順軍要面臨的,勢必就將會是此起披伏、永無休止的起義和抗爭。

當天子得悉滿洲人正在朝鮮各地大肆屠戮的時候,他的心中甚至還無情、很殘忍地浮現出了一絲欣喜之意。

這豈非滿洲人爲朕拔除荊棘嗎?

代善等八旗貴族們,瘋狂鎮壓朝鮮百姓的起義,瘋狂殺戮代表了朝鮮民族文化的兩班階層,其意十分明顯,就是做好了徹底吞併朝鮮,使其成爲滿洲人退路的想法。

據說他們還在漢城、平壤再次頒佈了剃髮令,而且要求比多爾袞時代更爲嚴格,其意圖永久兼併朝鮮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了。

朝鮮的兩班士大夫,本身黨爭比明朝還要激烈。

宣祖時代的東人黨和西人黨之爭,在東人黨得勢以後,又分裂爲以李滉爲首領的南人派和姚滎植爲首領的北人派。

北人派由於擁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得勢。朝廷中的北人黨又分裂爲以李爾瞻爲首、主張擁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姚雍慶爲首、主張擁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後受到打擊,柳永慶被賜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而大北派則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則分裂爲清南和濁南。

這些黨爭派系,在清軍入侵且俘虜朝鮮國君以後,又以降清和抗清分化爲兩派。抗清派正在以武力抗擊清軍,但由於實力差距很大,不斷遭到滿洲人的屠殺,許多抗清派兩班士大夫紛紛被處死,勢力持續下降。

至於降清派的兩班士大夫,對內已經喪失了朝鮮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可謂不忠不義。將來大順軍進入朝鮮以後,在消滅殘清的同時,把這些依附殘清的降清派兩班士大夫再一起誅滅,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如此順軍就可以在不引起朝鮮百姓強烈惡感的情況下,順利誅除保存着朝鮮民族文化的兩班階層。

李來亨遲遲不同意政事堂方面要求出兵救援朝鮮的意見,就是心存觀望,準備借滿洲人的刀,爲大順將來直接郡縣朝鮮鋪路。

當方以仁和白旺揭開這點以後,不少得知其中秘辛的朝臣,都有些心驚了。

畢竟天子這種手腕,說好聽點是開疆拓土,說難聽點,簡直就是巧取豪奪。

而且還坐視清軍殘虐朝鮮百姓,坐視清軍屠殺朝鮮兩班士大夫,豈非不仁乎?

要知道,大順起兵推翻明朝的合法性,就在於李自成的那句話“朕起仁義之兵,不過爲幾個百姓”。

如今李來亨爲了鯨吞朝鮮,卻坐視清軍殘害朝鮮的百姓,這種事情,的確是絕對不能對外人言的。

一旦傳出去,勢必對大順立國的合法性,都造成巨大沖擊。

所以散會退朝以後,方以仁就對白旺說:

“陛下欲以漢武唐宗自比,可是偏偏用這樣的巧取豪奪之法,若太祖太宗泉下有知,不知道將作什麼想法。”

白旺對朝鮮百姓同樣懷有深切的同情心,畢竟順朝的元勳功臣們,都經歷過明末那慘絕人寰的末世景象。

即便是外邦子民,他們也能有感同身受的體味。

何況清軍殘害華北,不知道殺戮了多少中原同胞。現在天子不思如何儘快剿除遼左,卻打起了利用清軍爲王前驅的主意。

實非仁義可言。

反對的意見始終存在於大順朝野之中,李來亨也一直沒有將自己的狼子野心完全揭露出來。

他在朝廷上,只是以財用困難、糧秣籌集困難、各地調兵困難的三個理由,拖延了出兵遼東和朝鮮的步伐。

這畢竟還是比較正大光明的理由,也是中肯的持重之論。一般大臣是不會反對的,知道內幕的元勳們,則斷然不會將天子的小心思說出去。

但這件事情畢竟很不光明磊落,朝鮮那邊各地義軍派來的使臣,也是一波接着一波。李來亨一直將此事拖到了天法二年的四月間,直到暮春夏至的時候,一個涼爽的夜晚,他坐在皇宮的亭臺樓閣間辦理公務時,才忍不住對羅顏清說:

“太祖太宗皆以光明磊落行事,不以詐術取天下。朕不能得父祖的大公至正一絲半毫,實在是太殘酷了。”

羅顏清爲天子倒了一壺酒,皇貴妃最近和貴妃劉幼辭一樣,也懷孕了。只不過她身姿婀娜修長,剛剛懷有身孕不長的時間,肚子上一點看不出隆起的樣子。

“臣妾只覺得陛下救民數以千萬,即便愧對了一些人,可這世上,又有幾個人能夠對全天下都問心無愧?

即便太祖太宗,難道就是問心無愧的嗎?”

羅顏清這句話讓李來亨有些不快,他知道羅顏清的言下之意,太祖太宗畢竟對羅汝才也不是那麼夠意思。

否則羅汝才絕沒有死在楊承祖等人手上的可能性。

“朕倦怠了,皇貴妃回宮去吧,朕要一個人好生休息了。”

李來亨說:“太祖太宗的事情,今後不要再說了,此非卿所能語的事情。”

===

收藏、推薦、投資,請投給宇文新書《蒸汽後浪》嗚嗚嗚

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四章 小徽柔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六章 裕州人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五十四章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