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

第166章 郯侯爲天下計,豈見小民哉?許攸命人將禮物帶來,獻給李翊。

李翊還覺奇怪,平日都是自己給許攸送禮。

今個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怎麼許攸反倒給自己送起禮來了?

未及開言,許攸率先解釋道:

“此爲大將軍之心意,些許薄禮,只表袁公對子玉的相敬之意。”

李翊這才明悟,原來是袁紹送他的禮物。

“大將軍之美意,翊心領了。”

“未問大將軍還有何吩咐?”

雖然河北與河南的關係十分緊張,但還沒有升級到武裝衝突的地步。

現在兩地交流十分頻繁。

李翊也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

一國首腦給一國宰相送禮,這事兒稍微處理不當,就容易落人口實。

“……呵呵,大將軍並無他意。”

許攸咧嘴笑道,“只是敬慕子玉之才,遣我過來送禮罷了。”

“……果然沒有他意?”

“絕無他意!”

許攸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牽脣笑道:

“善!”

又瞄了一眼身後的黃金白銀,然後一拍許攸的肩膀,說道:

“袁公美意,翊心領了。”

“這些禮品就請許兄代我收下。”

許攸聞言,連忙揮手說道:

“誒!不可不可!”

“攸來前,袁公再三叮囑,不論如何都要請子玉收下。”

“況此物乃袁公之心意,愚兄且能貪圖?”

李翊彎脣一笑:

“許兄就當是我已經收下了。”

“您替我收著,我臉上也有光。”

許攸聞言大喜,然面上卻做爲難之狀。

“……這這這,這如何使得?”

說著,已命人將禮物收好。

李翊意味深長地一笑,又拉起許攸的手道:

“許兄來的正是時候,我適才與州中官員賞雪烤肉。”

“許兄既然來了,可來陪我一起飲宴。”

“恰好適才太史子義獵得兩頭肥鹿,這鹿肝、鹿血我已服過,很是受用。”

“一會兒,許兄便將這鹿茸一併帶走。”

鹿茸可是稀罕的值錢物。

許攸見李翊如此會來事兒,自是喜不自勝。

連忙作揖道:

“子玉盛情相邀,愚兄怎敢拂賢弟面子?”

“……呵呵,請請請。”

許攸被李翊帶至人羣中來。

“諸位,我與爾等介紹一下。”

“這位是南陽名士,河北重臣,許攸許子遠。”

李翊作爲徐州大臣領袖,他隆重介紹的人物,衆人自不敢怠慢。

紛紛起身行禮。

“見過許先生。”

“……見過許先生!”

許攸也算年少成名。

年輕時,他與曹操、袁紹、張邈號稱“風塵四俠”,是雒陽出了名的街溜子。

不過許攸真正出名的,還是他與冀州刺史王芬,密謀連結天下豪傑,打算謀廢漢靈帝劉宏。

中間,許攸還試圖拉曹操一起入夥。

曹操一聽,心想你小子膽兒挺肥啊,於是果斷拒絕。

最後這場廢帝運動當然以失敗告終,王芬畏罪自殺。

許攸也投至了袁紹門下,借他袁家的大傘尋求庇護。

雖然廢帝運動失敗了,但許攸卻出名了。

現在天下人都知道這小子,是一個膽子大到敢廢皇帝的主。

要知道靈帝可不像後來的少帝、獻帝,他手上是有實權的。

且漢室在他手裡還沒有完全崩壞。

不過,謀廢皇帝這種事畢竟屬於政治敏感事件。

是故,在場官員雖然都知曉此事,但卻個個緘口不提。

只對許攸噓寒問暖,盛讚他的才智,以及在河北袁營的名望。

許攸在現場算是賺足了名望與口碑,也贏得了臉面。

這都得益於李翊的推崇。

許攸對此心知肚明,默唸於心。

李翊又拉他與自己坐一處。

李翊用刀將鹿肝切成片,親自爲許攸燒烤。

“每年冬天,我都習慣吃幾片鹿肝,補補身子,受用的很。”

李翊一邊烤,一邊爲許攸解說。

這東西在壯陽方面大有裨益,是稀罕物。

“……來,子遠可來嚐嚐我的手藝。”

李翊用刀叉起一片熟鹿肝,遞給許攸。

許攸誠惶誠恐地接過。

在兩漢時期,庖廚並沒有像後世那樣被鄙夷和蔑視。

尤其在東漢時,很多貴族子弟聚會,都會親手炮製魚膾和烤肉,以此取悅親朋好友。

所以,李翊親自烤肉,也並未有什麼不妥。

不過以他的尊崇的身份,對許攸來說就有些受寵若驚了。

“……善。”

許攸食指大動,連連盛讚道,“美也!雖太和公復生,廚藝亦未必過此也。”

許攸也算是官場老油條了,哪怕是難吃到不能下嚥,他也會裝出一副極爲好吃的樣子。

何況這鹿肝質地細膩,只是微有些發鹹發苦,但吃起來口感獨特。

“不知子遠在河北過得可還好嗎?”

李翊開始漸漸切入正題,試探問道。

許攸被李翊禮遇,心情大好,只道:

“……害,還不是得過且過,混混日子麼?”

“明年開春,袁公打算北上征討易縣公孫瓚。”

“我等這段時日,可有的忙活了。”

許攸一時飄飄然,竟將河北的重大軍事機密給大衆說了出來。

果然,此言一出,在場衆人無不身軀一震。

每個人的臉色都微有變化,各自對視一眼,不發一言。

太史慈心中尤爲激動,但面上仍舊平靜如水。

只佯裝是給李翊杯中添酒,走過來卻俯身於他身前,低聲說道:

“……君侯,若消息屬實,明年袁軍北征易京。”

“鄴城豈不空虛?”

“此豈非我等偷襲的好機會?”

李翊不動聲色地淺嘗了一口酒,只搖了搖頭,淡淡地回覆了一句:

“未可輕動。”

這……

見李翊連想都不想,就拒絕了偷襲鄴縣的提議,太史慈也有些茫然。

李翊又衝一旁的曹豹使了個眼色。

曹豹別的不行,若論察言觀色,他在官場上還是熟稔的。

當即會意,端起一杯酒來,笑呵呵地走至許攸身前。

“許先生,曹某敬你一杯。”

“這位是……?”許攸問。

旁人介紹道:“此乃下邳相曹豹也。”

誒呦!

許攸慌忙起身,這可是太守級別高官。

人親自過來敬酒,許攸可不敢怠慢,慌忙起身,舉起酒盞。

二人相互噓寒問暖,各自痛飲三杯。

李翊見許攸有些微醺,又接著試探問:

“許兄在冀州可比我這徐州殷實多了。”

“聽聞冀州一郡人口,便勝過一州,未審確有此事否?”

雖然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情報系統。

不過間諜終究只是探查情報的,哪裡比的上人家真正直接接觸信息的官員,消息清楚。

許攸是袁紹發小,他的家人仗著許攸的身份,個個以權謀私,斂財巨億。

但這也有個好處,那就是許攸非常瞭解河北的官場運作,以及人口、商貿、儲糧等信息。

許攸喝得高興,向李翊如實說了。

冀州每個郡的人口都在60萬以上。

其中,渤海郡的人口高達百萬。

又講了幾處冀州屯糧的重要據點。

李翊面上不在意,然心中卻在默記。

甚至有不少徐州官員怕自己忘卻了,竟以出恭爲由離席,然後暗自尋來筆墨,悄悄記下來。

李翊又暗使人,多找些徐州官員過來一起飲宴。

因爲這場賞雪烤肉的活動,只是臨時起意,並未請多少人。

不想許攸的突然造訪,一下便把這場親朋好友的聚會,轉變爲了一場政治籌謀。

隨後,劉曄、徐盛、田豫、牽招等徐州大員,紛紛趕來赴宴。

中間還有不少人手中還有夥計,都被李翊叮囑,讓他們暫時放下,先過來喝酒。

許攸見又有人到,問其緣故。

李翊一一爲許攸介紹。

許攸這才驚訝發現,原來來的人都是徐州重臣,遂不敢怠慢,一一見了禮。

然後李翊又命衆人排隊給許攸敬酒。

實爲了給他灌酒。

來的都是大員,許攸不好回絕,每個人的敬酒都是來者不拒。

只半個時辰,許攸已經被灌得五迷三醉,神志不清了。

而在灌酒的同時,李翊一直在旁側以添酒爲由,悄悄套河北的情報。

一下子又套出來幾處河北屯兵、屯糧的重要據點。

此外,許攸還透露,袁紹爲了安撫烏桓人,遣宗族子女與之和親。

烏桓人遂與袁紹結盟,獻出了大量的烏桓駿馬。

如此一來,袁紹後方更加無憂。

只要解決完公孫瓚,把主力全部拉到河南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李翊又去套問其他州郡的細節。

袁紹命外甥高幹,督幷州軍政。

幷州地廣人稀,乃是苦寒之地。

人口最多的雁門郡,也就是張遼的老家,僅有二十多萬人。

至於其他州郡,人口不足四、五萬。

整個幷州人口加起來,還沒渤海一郡之多。

袁紹對幷州並未引起太多重視。

另一個原因是,幷州北部的五原、朔方等郡,是南匈奴盤踞的地方。

由於南匈奴人時叛時附,導致了幷州大亂,人口流徙分散。

袁紹實際控制的幷州地區,主要是幷州東部的上黨、太原等郡。

而更令李翊感到驚喜的是,袁紹爲了保障冀州西部的安全。

防範西邊與北邊的遊牧民族,足足在幷州屯了五萬精兵。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雖然河北將來與河南大戰之時,這五萬人多半也要投入到戰場上來。

但它卻被安置在了幷州。

幷州根本養不起這麼多人。

也就說,這五萬人是在放袁紹的血。

袁紹得倒虧錢,卻養這五萬精兵。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吧,幷州的兵馬雖然貴。

但他們守衛邊疆,戰力肯定也不可小覷。

至於幽州方面。

這裡從先秦時期,便一直是軍事重鎮。

它雖然不富,卻極具戰略價值。

是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接壤之地。

由於經常受到遊牧民族的劫掠,因此這裡民風彪悍。

是整個大漢帝國,最爲優質的馬場之一。

袁紹現如今已得了大半個幽州,後方穩固。

幽州會源源不斷的給袁紹提供戰馬資源。

馬匹並不說一定要用來當成騎兵。

它真正的價值,在於提高運輸效率。

這纔是戰馬真正寶貴的地方。

既然提到了戰馬,李翊又見縫插針的問,冀州的軍工生產如何。

許攸喝大了,又被衆官員吹捧,正以爲傲睨得志。

遂未疑有他,秉著對李翊的十分信任,全盤脫出。

僅去年所產,鎧甲鬥具萬餘領,馬鎧百具,弓弩萬餘張。

這個數目一說出口,現在的徐州官員無不面面相覷。

大夥兒在驚歎冀州恐怖生產力的同時,一面又暗自佩服李翊的高瞻遠矚。

大家現在總算是明白,爲什麼李翊要力勸兗州、徐州聯合,聯手對抗河北了。

就河北這實力,僅徐州一家是真幹不過。

漢末的披甲率極低。

在西漢初年,考察的楊家灣兵馬俑裡,這已經算是國防軍了。

但披甲率只有40%。

而官渡之戰時,袁紹把這個披甲率提到了恐怖的50%。

雖然跟大唐恐怖的60%比不了。

但那可是大唐盛世啊,手工業、冶鐵業,農業都得到了高速發展。

生產力根本不是漢朝可以比的。

披甲率就是與生產力掛鉤的。

到了宋朝時,岳飛、韓世忠、張俊的部隊披甲率俱在70%以上。

理論上來說,如果想做到披甲率百分百也是可以的,不過只能針對前線部隊。袁紹能在漢末的生產力,以總的基數,把披甲率幹到50%。

稱一聲袁神的確不爲過。

當然了,除鎧甲鬥具之外,袁紹還非常豪橫的武裝了戰馬。

用曹操的話說,就是,“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這樣的生產力,這樣的武裝力量。

的確擔得起天下第一諸侯的名號。

衆人也算明白,爲什麼李翊不著急和袁紹開戰。

而是先儘可能的拉攏周邊一切能拉攏的勢力,合力對抗河北。

正說間,許攸許是酒醉,臥倒在雪地裡。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衆人急忙將之救起,李翊命人將之帶到驛館裡歇息去。

……

恰逢此時,又一名外客來到。

正是前會稽太守,王朗也。

他先至驛館通報,請求面見李翊。

左右近侍只答李翊正與衆官員賞雪烤肉,不見外客。

因爲王朗此時已被免冠,只有太守級別的官員,李翊一般纔會親自接見。

如果人物的確重量級的話,李翊纔會將之引薦給劉備。

至於剩下之數,多推由手下人接見。

爲防漏網之魚,如果手下人覺得此人身份貴重,或有戰略價值,也會再次引薦給李翊。

總之一句話,太守級別官員是李翊要親自接見的,剩下的則要先經過手下人考覈。

若的確特殊,纔會通報給李翊。

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爲了減輕李翊的工作量。

畢竟軍政、農政、接見外客的活都是他在做,不能面面俱到。

王朗見不能馬上見到李翊,就更別說見劉備了。

他從豫章遠道而來,每分每秒都得抓緊,哪能耽擱?

只要面叱道:

“吾此前亦在徐州爲官,陶恭祖在時,舉我爲茂才,用我爲治中從事。”

“爾等且不識我面目?”

王朗是徐州東海人,所以陶謙作爲徐州刺史是可以給他舉茂才的。

左右近侍只道:

“君侯日理萬機,哪能隨便個人便接見?”

“我們已經知會龐功曹了,他自會過來見你。”

王朗這才只道,自己離開徐州的這些年,徐州早已物是人非。

上下官員全都被替換了一圈。

他也算是徐州舊臣了,竟無人識得他,這令王朗有些黯然。

“連個驛館近侍都如此輕慢於我,這年頭倒還真是改了……”

王朗背著手,頹然地走出館外。

又僕人對王朗說道:

“左右近侍,慢待長者,許是想要索賄。”

“今王公既是急著見李郯侯,何不施以金銀財物,求得引入?”

王朗聞言,嘆了口氣。

他雖然樂善好施,但錢財多用來接濟窮人,哪裡肯拿去行賄?

但現在有公務在身,而且是要緊大事。

若是耽誤了,害的不單單是老友華歆,更有可能壞了豫章百姓。

遂妥協道,“……罷,眼下也只能如此。”

乃命僕人去備些財物,打算再進驛館與左右近侍溝通。

一名小郎走過來,厲聲叱道:

“汝等是客,初至徐州,便欲向我徐州官員行賄耶!?”

王朗見被撞破,慌忙將一錠金子塞在那小郎手裡,賠禮道:

“我等初來乍到,不知徐州的規矩。”

“只是一心想要求見李郯侯,但近侍卻言須等候時日。”

“待郯侯閒下之時,方可撥冗一見。”

“然我等自豫章而來,實有要緊大事,求見郯侯。”

那小郎掂了掂手中的金子,咧嘴笑道:

“汝等豈不知我徐州上下正在反腐倡廉,嚴打官員受賄?”

這……

王朗與僕人對視一眼,面面相覷。

“還未請教足下姓名?”

王朗先試探此人底細。

那小郎拱手一揖:

“龐統龐士元,現任郯侯功曹。”

“誒呀!原來足下便是龐功曹,竟如此年輕!”

王朗如獲救星,上前攥住龐統衣袂,拜道:

“我等實是有要緊大事想求見郯侯,還望功曹幫忙美言幾句。”

“郎也是徐州本地人,陶恭祖舊臣。”

“看在這個情面上,還請龐功曹多多費心。”

功曹就相當於秘書,看似官兒不大,實際操作起來,權力大過許多人。

王朗清楚,只要得到龐統的首肯,他便能夠見到李翊了。

龐統卻對此無動於衷,只是淡然說道:

“郯侯日理萬機,每人都說有要事來見他,那郯侯豈不是人人都要見?”

王朗一愣,再道:

“但朗確實是有要緊之事,絕無虛言!”

龐統眉心一蹙,望他一眼:

“有什麼要緊之事,可先與我說。”

這……

王朗見龐統年少,暗想豫章歸屬大事,豈可輕託他人?

萬一泄露出去,華歆與豫章子民都要受到牽連。

遂不願說與龐統。

龐統見此嗎,便道:

“君若不願明言,便請回吧!”

話落,轉身便走。

王朗大驚,不想這少年人做事這麼果決。

連忙追上去,拽住他衣袂,說道:

“功曹莫走,功曹莫走。”

“我說還不行嗎?”

王朗嘆一口氣,眼下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這少年人身上。

只盼他真能爲自己引薦李翊。

至於成與不成,就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遂將豫章之事,一併說給龐統聽了。

龐統聽罷,頷首道:

“這確實值得郯侯撥冗一見。”

話落,又看向王朗,再問:

“豫章的律令圖書可有帶來?”

王朗趕忙應道,“有,圖書在此!”

即命僕人獻上豫章的“投名狀”。

僕人抱來一疊書卷,龐統隨手綽起兩卷,目光快速地掃過一眼。

豫章的官員名單,稅收,駐兵,武庫儲備,倉稟糧食全都有詳細記載。

龐統確信豫章是真心實意投誠,乃放下書卷,謂王朗道:

“汝且稍候,容我通稟一聲。”

王朗大喜,連連向龐統致謝。

於是,龐統命人備馬,匆匆趕往郊外找到李翊。

見龐統箭步走來,李翊笑著衝他招手,說道:

“士元來的正好,吾架上鹿肉正熟,可來與我共食。”

這……

見李翊已將肉遞過來了,龐統不敢拒絕,先謝過,然後快速放在嘴裡嚼爛。

不時發出陣陣輕喘,顯得頗爲狼狽。

左右之人皆笑道:

“龐功曹,慢慢吃!莫著急,這肉燙的緊哩。”

龐統匆匆忙將肉嚥下,躬身向李翊彙報道:

“君侯,豫章有使到了!”

“豫章有使?”

李翊眉梢一挑,背著手,臉上並未有太多變化。

龐統緊跟在身後,補充說道:

“那人自稱是王朗,是前任會稽太守,此次是代表豫章太守華歆來我徐州的。”

哦?

這不是王治中嗎?

有陶謙一朝的老臣,認得王朗。

他們以前是同事。

過了這許多年,他們仍舊在徐州位居高位。

而王朗卻已經跌落神壇,無官可任,真叫人唏噓。

可見效力一個穩健的政權是多麼重要。

“他那做什麼?”李翊問。

龐統乃將王朗此來的目的,一一想李翊說明了。

“王景興此來,還把豫章的圖書,官員任命等狀全部帶來了。”

“誠意十足啊……”

龐統眉梢一挑,望著李翊說道。

“若是君侯能夠撥冗一見,對收攏揚州西土人心,當有裨益。”

這後半句則完全是在替王朗說話了。

他見王朗及豫章這麼有誠意,還是希望李翊見上一見的。

不過真要見了,就代表徐州要干涉豫章事務了。

主簿王修說道:

“豫章乃漳地也,多蟻蟲野獸,自古不通中原。”

“今我徐州,引孫策西取荊州劉表,經柴桑過長江。”

“華歆必是感到不安,欲尋求我徐州庇護。”

“然我徐州現如今深耕淮南,僅丹陽一地的山越問題尚未解決,如何騰出手來再保豫章?”

“不如回絕了他,任由孫策、劉表兩家爭奪。”

王修認爲豫章是蠻夷之地,太窮太落後了,根本不值得徐州花大力氣去救。

即便豫章真的歸附徐州,徐州要如何統治那裡的飛地?

且那裡經濟文化那麼落後,每年中央政府還不知要倒虧多少錢,投入進去開發基礎設施。

實在划不來。

丹陽雖然也落後,但好歹有點戰略價值,可以制衡江東地界。

同時它毗鄰淮南、徐州,非常好控制。

此外,丹陽有精銳的丹陽兵,可以給徐州輸血。

所以,徐州爲丹陽放一點血是值得的,畢竟它能夠反哺一些好處到徐州來。

豫章這完完全全是放血槽了。

即便是作爲附庸,也沒辦法像丹陽那樣給徐州輸血。

豫章真正富裕的地方,也就其治所南昌縣一地而已。

但也僅僅只是相較於豫章其他縣鄉,才顯得富裕。

若只是爲了一縣之地,而大費周折,屬實是划不來。

反倒是此地,對劉表與孫策兩家非常重要。

因爲豫章連接著荊州與江東,可以作爲後勤補給地,具有卓越的戰略價值。

所以,王修認爲完全可以把豫章作爲籌碼,放到孫劉兩家的談判桌上。

讓兩家爲了豫章,爭得你死我活。

最後徐州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王主簿所言有理,豫章不值得我等大費周折。”

“……是呀是呀,這等蠻荒之地,何必我徐州下場干預呢?”

王修的言論得到了徐州許多官員的認同。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買賣,大家都不想做。

主要豫章也撈不出什麼油水來,大家就更加嫌棄它了。

“公達以爲如何?”

李翊問荀攸一旁的建議。

荀攸一捋鬍鬚,沉聲道:

“豫章者,雞肋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於劉表、孫策而言,卻是一塊肥肉。”

“若是能用它做做文章,或許可使江南無憂,使我河南專心對付河北。”

李翊又看向一旁的龐統。

雖不開言,龐統卻能領會,正色說道:

“豫章確實是真心實意投誠,統以爲,既然豫章想要尋求庇護。”

“我等何不派遣官員前去接手豫章軍務,日後也好制衡江南。”

言外之意,若是豫章果真想要投誠,就把軍政大權交出來吧。

我徐州派人去接收。

這樣一來,豫章之地也就成了半諸侯了。

唯一不同的是,它名上頂了個徐州的保護傘。

旁人若要打豫章,便是要打徐州。

不論是荊州劉表還是江東孫策,都得好生掂量一下。

畢竟他們的敵人不止一個。

“士元此言最善,若能使徐州官員接手豫章,再好不過。”

既然豫章是放血槽,那就讓它自治吧。

每年是盈利還是虧損,都不幹徐州的事。

但如果能派遣徐州的官員駐守,徐州在江南的業務也能更加靈活。

“……罷,將使者帶來吧。”

李翊一甩手,撩衣坐下。

少時,王朗被帶了過來。

他目光逡巡一圈,見此地竟有這麼多人。

怕不是徐州的大員來了大半兒。

於是王朗乃整了整衣冠,朗聲拜道:

“豫章王景興,拜見郯侯!”

……

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