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鮑啓勳

早幾日陽曦便收到了陽筠的書信。

是武承肅通過官驛站,晝夜不停,一路加急送來的。

信中言辭懇切,說得無非是惦念衆人,又提及陽筱婚事,真像普通的家書一般。

“萬望叔父替筱兒做主”,陽筠信中如是說。

陽曦看得發懵,以爲陽筠不過是思念太盛。

月前他已有書信去魏國,委婉提及陽筱與周綽的婚事,周道昭倒直接回應,卻提出周綽太小,不得不再拖一個生日。

陽曦想要回信給陽筠,說明已與魏國重提此事並達成一致,卻想起陽筠用詞曖昧,並未言明周綽一事,恐怕這信送出去也不安全。

且不說燕皇武嶽會不會派人查看,燕國太子就極可能先讀過,纔會將信轉交陽筠手中。

一旦被燕太子發現高陽與魏國之事,十之**要連累陽筠,連周繹一事被翻出也未可知。

陽曦想了想,也學着陽筠的措辭,回了一封中規中矩的信。

信才送出去四五天,想是還沒到臨水,忽然有燕人來拜訪。

來的是正三品端明殿學士鮑啓勳,平日無甚職掌,因備顧問,出入宮廷乃是常事。

臨水城內不少百姓都知道,有一個詩書滿腹的大學士平日不做正事,專給皇帝陛下進讒言。

但鮑啓勳所爲也僅限讒言。

他不過是對皇帝溜鬚拍馬,出些損人利己的主意,真害人性命的倒也不敢多言。

而陽曦對時事雖瞭解甚多,這樣的事卻無關要緊,從沒在這等讒臣身上留心。

因此,雖然鮑啓勳風評不佳,陽曦卻一無所知。他只當鮑啓勳是個讀書人,更是個大學士,雖未見面,心中卻已高看了三分。

收到國書後,陽曦氣不打一出來,卻沒因此遷怒鮑啓勳,依舊接見了他,不曾有絲毫怠慢。

鮑啓勳在人前倒是端端正正,他不卑不亢卻又似滿懷忐忑一般,把大燕國寧王世子求娶二王主一事恭敬提了,說完便垂首低眉,靜立一旁。

他也不催促陽曦,倒真像個奉命而來的文士。

事實上,讓武承訓聯姻,本就是鮑啓勳的主意。

在知道武嶽爲難之後,鮑啓勳立刻動起了主意,極力慫恿武嶽“先下手爲強”,先開口定了武承訓聯姻。

“連文貞公都甚以爲意,微臣不過是拾前人牙慧罷了。”

武嶽自己倒也有主意,只是當皇帝太久了,習慣了高高在上的生殺予奪,往往做不到“以身處地以察其心”,再玩起手段來未免過於霸道。

之所以凡耍心機多問鮑啓勳,正是因爲其引經據典,聽着就順耳,加上鮑行事低調縝密,出的主意常常奏效,深得武嶽之意。

一個人君,一個學士,可惜聖賢的話被他倆歪曲成這樣。

陽曦見鮑啓勳談吐不凡,態度又十分恭敬可親,心中好感又增了兩分,卻不會因此答應聯姻之事。

猶豫再三,陽曦推說要“從長計議”,請鮑啓勳先去館驛歇息。

鮑啓勳果然便去歇息。

他不過是個閒職,憑着學問頂了正三品銜,臨水並不需要他趕着回去。

纔剛入仕時,鮑啓勳倒也想做一番事業,卻苦無上升門路。因學問好,擔了陛下讀書的顧問。

陛下陰狠多疑,鮑啓勳又覺懷才不遇,常年侍奉君側,慢慢起了變化。

自從第一次進獻讒言,幫陛下出些小主意,他便一發而不可收拾。慢慢地,鮑啓勳成了同僚厭棄的讒臣,卻也因此升了三品,做上了學士。

他雖屢進讒言,卻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至於羅織構陷、殺人害命,鮑啓勳從來不敢。他也分不清這是自己文人的操守,還是因膽小惜命、怕人報復所致,只是能守心安就好,其他小事做些也無妨。

比如此行求親,那武承訓雖然不十分優秀,究竟也不差,能替陛下排憂解難,即便親自走這一遭,鮑啓勳也樂意得很。

武承肅聽說武嶽派了鮑啓勳,便覺此事有三分不妥。

那鮑啓勳最厲害的就是一張利嘴和一身的的戲,陽曦既然能因陽筠的字條妥協,難保不會被鮑啓勳忽悠一番,輕易動搖。

等陽筠歇過午覺,武承肅特意去了八鳳殿,把自己的擔憂和陽筠說了,問陽筠是否需要再送封信,陽筠搖頭不語。

即便是馬不停蹄,信送到高陽也要幾日以後,如此急躁恐驚動了皇宮不說,怕是半路信件就要被人截閱,且未必就來得及。

若鮑啓勳果然如武承肅說的那般機靈,怕叔父是撐不住的。

更何況,這件事的關鍵早不在叔父,而在魏國和筱兒的態度。

魏國還沒尋到造反的藉口,怎麼會與燕國衝突?

陽筠最怕的就是陽筱和她從前一樣,做出違心的選擇。

見武承肅說得認真,陽筠心知他未曾多疑,怕是從沒想過高陽國會有如此明確的政治立場,早打定主意與魏國聯姻。

她不好多做解釋,只說自己已經出嫁,不好干涉胞妹婚事,倒較武承肅十分不解。

但涉及陽筱終身大事,武承肅相信陽筠心中有數。

殊不知陽筠心中早亂,之所以不動,是因爲偏虎狼環伺,一切皆非她能掌控罷了。

如今能依靠的,只有筱兒自己。

陽筠故意繞開話題,說起小公子週歲禮來。

衛良娣所出小公子,生三月得名曰“瓀”。

“瓀哥兒週歲不比其他孩子,畢竟是良娣所出,東宮裡也要好好熱鬧一番吧?”陽筠微笑道。

提起小公子,武承肅倒頗爲感慨,偏不好奪了衛良娣親自撫養的權利。

別說衛良娣沒大錯處,便是抓到明證說她犯錯,哪怕是“七出”之罪,除了不順父母、淫、盜三罪,少不得還要留着她。

“照舊例就是了,又不是太子妃所出,用不着大肆操辦。”武承肅微微一笑,臉上帶了幾分玩味,“此事自有母后做主,丁鑫他們打點,你好生歇着罷,身體將養好了纔是正經。”

饒是滿腹心事,但一想起他曾說的待她養好身體、“天天賴在這裡”的話,陽筠還是不禁羞紅了臉,嗔了武承肅一眼。

第三三七回 情淺深第九十回 慈貽患第二四六回 寒徹骨第三四四回 主僕情第四十七回 一步錯第一九零回 恭安遜第一三四回 佔先機第六十七回 誠相隨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第九回 喜登門第三十一回 遲相應第一三一回 會當晴第二四一回 序尊卑第一八二回 知冷暖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三三四回 償夙願第一四四回 淺談兵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三十一回 遲相應第三二二回 麗正殿第九十二回 無退路第二六三回 惱無情第二六一回 計深遠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一百回 詢表字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二四五回 不速客第一五二回 懸未決(翩雪生日加更)第二十七回 鎏金爐第二九五回 三寶殿第二四二回 跳梁戲第一七一回 憐同命第二三一回 愁無奈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三零四回 如雲散第一九四回 行步慎(三更)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三二四回 將死言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三四三回 早籌謀第二一八回 論天下第十三回 推八字第九十五回 吞金逝第一零一回 莫如深第二四零回 針鋒對第二五零回 一傳十第三十六回 初長成第四十六回 好乘風第一八六回 當畏言第一一零回 怕相思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五十一回 幽來去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一二四回 擇其宿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三五零回 有誰聽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二三二回 聞噩耗第一二零回 望有功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一七九回 憶兒時第一五四回 染心疾第三三五回 醉沙場第二九零回 綿裡針第三四一回 承母訓第七十七回 難間界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三四九回 蕭長經第一九六回 洞房夜第二一五回 猶在目第四十八回 步步錯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三一二回 哀滿腹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一七九回 憶兒時第二二一回 欲欺人第四十四回 無猶疑第一六二回 解語花(二更)第一三七回 欣難抑(三更)第一四五回 雨欲來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二三七回 殺心起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二三七回 殺心起第五十六回 無退路(補加更)第一五三回 推隱情第二八九回 心膽吊第八十回 相時機第四十一回 殃無辜第四十九回 警慎行第二十五回 染風寒第二一九回 娶賢德第二零七回 遇貴人第二八七回 參差影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